港推愛國主義教育 林鄭:應理直氣壯

2021-07-11 00:00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愛國主義教育高峰論壇」昨日舉行,特首林鄭月娥表明,愛國是天經地義,惟香港的國民教育工作被別有用心的人污名化,破壞學生對國家的觀念和認同,社會應理直氣壯在港推行愛國主義教育,糾正青少年價值觀。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指,新學年推行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有助學生認識「一國兩制」的內涵和實踐,以及國家的發展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會提供內地考察機會,局方亦會加強教師培訓及為教科書把關。

林鄭月娥在論壇致辭時表示,古今中外,愛自己的國家是天經地義的事,背叛國家則被視為非常嚴重的罪行,是天理不容。她說,香港在回歸前後並沒有有系統的愛國主義教育,反之在學校推動國民教育的工作被別有用心的人和傳媒大肆污名化,並藉此破壞學生對國家的觀念和認同,形容遺害甚深。

她提到,近年一些別有用心者與外部勢力,利用香港複雜社會政治情況,刻意誤導青少年對國家的認識,模糊他們對國民身分的認同,「甚至激化了他們的思想,鼓吹他們進行極端的行為。」她認為,培育青少年的愛國情懷,是政府、教育界、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需共同承擔的責任,呼籲社會攜手合作,「理直氣壯地在香港推行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糾正青少年的價值觀。」她以自身經歷舉例,通過認識和學習中國的歷史、文學和文化,去建立愛國主義的基礎,例如通過端午節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唸《滿江紅》而被岳飛的愛國情懷感動等。她在大學時期,每年暑假更往內地跑,看到當時正在改革開放起點的內地,直到現今目睹中國的飛躍發展,自然產生強烈的國民自豪感。

她又認同,愛國主義教育是可以更有系統地進行,政府已推動多項政策,包括將中國歷史科列為必修科、新學年起將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代通識科、加強《憲法》和《基本法》學習等。她又相信絕大部分香港人是愛國的,樂意到內地投資、扶貧、興學。

同場的楊潤雄表示,政府以「多重進路、互相配合」方式推行國民教育,而歷史及文化教育是當中重點工作,應從小培育,未來會重視推廣中華文化作為愛國教育的重點,從初小加強文學經典的學習、在課程內增加經典篇章。教育局又將高中通識教育科重新命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今年九月開始在中四級推行,當中「『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和「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課題,對於學生認識「一國兩制」內涵和實踐,以及國家發展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明顯裨益。公民科亦提供內地考察機會,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培養國民身分認同。政府會加強教師培訓及教材支援,安排視學及課程探訪,並為教科書把關,協助學校管理層履行監察教學的責任,使新科目符合訂定的課程宗旨及目標。

楊續指,教育局正與師資培訓大學商討如何加強職前師資培訓,包括加強教師品德和操守、歷史教育、《憲法》及《基本法》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等內容,並會嚴肅跟進不稱職教師,取消嚴重失德教師的資格。

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表示,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在於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如未能培養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感,無論國家發展多好,學生都不會感到光榮和驕傲。他認為,回歸後進行愛國教育是天經地義,認識國情的機會也增加許多,現時國家有很多成就可作為愛國教育素材。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