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躺平」VS希望

2021-06-05 00:00

內地最近出現一篇《躺平即是正義》的短文。文章在年輕人中間引起熱議,文章的觀點,就連有關部門都不敢輕視,出動了新華網轉載文章,予以反駁。筆者認為,香港政府對此亦應以此為鑑,事實上,事件反映了青年人對社會的一種消極不滿,政府在制訂社會政策時,必須注重其公平性,要讓年輕人看到「希望」,才不致落入「躺平」的陷阱中。

《躺平即是正義》的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自己是如何在兩年內沒有穩定工作的情況下,通過極低的生活消費與閒散的打零工方式,維持一種看似「自由」的狀態。由此更出現了所謂的「躺平學」思想。

在「躺平學」的人看來,持續高企的房價,不斷攀升的物價,日以繼夜地加班工作,參與激烈的社會競爭,最後的結果,可能連結婚需要的房子都買不起,忙忙碌碌一生,結果可能是一無所有。與其如此,就不要好高騖遠,老老實實做一個平凡人。買不起房就不買,結不起婚就不結,消費不起就不消費。沒有了夢想,沒有欲望,沒有了幹勁,沒有了七情六欲, 似乎就超然世外了。

筆者認為,所謂「躺平」的出現,其實是青年人對社會改革表現出來的消極不滿,當然,「躺平」這種觀點,的確是不健康的,筆者並不認為,特別是在「未來的希望」的青年群體中,任由這種思潮氾濫,對社會發展有好處。

老實說,這種思想並非中國獨有,美國的嬉皮士的形成,日本經濟泡沫爆破後便曾出現的低欲望社會,都有類似的情況,因此,政府必須做好社會分配的公平性,在制訂社會政策時,要留意做好推動社會流動的工作,簡單來說,就是要讓青年人看到希望。

本屆政府在開首時,已表明會適切關注青年人的成長及發展,甚至提出了「三業三政」工作,即關注青年的學業、事業及置業,並鼓勵青年議政、論政及參政。其後,由於種種原因,有關工作做得未夠完善,青年問題始終未得到解決。

筆者並不懷疑政府對青年人的關懷之情,亦相信政府只是找不到適當的辦法,去了解青年人的真實想法。筆者認為,政府要真心實意地傾聽年輕人面對的困苦,這些困苦不僅是工作上,還有生活上的問題。政府必須下決心大刀闊斧地改革社會土地、房屋政策,階層流動及勞工權益等多方面的弊病,起碼讓青年人知道政府明白他們的想法,並會將這些想法化為實際措施。

事實上,隨着完善選舉的條例正式生效,青年團體參與香港社會事務的比例,較以往有所加強,甚至對應在立法會的層面上,亦較以往更有其角色。同時,相信新組成的立法會亦會更為注重整體社會的利益。筆者期望,在社會即將揭開新一頁的年代,無論政府層面,或是立法會的層面,都會更願意考慮青年人的成長以及發展。

莊家彬(香港菁英會榮譽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