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強:學做T型人提升競爭力
2021-06-05 00:00
世人沒有水晶球了解未來會出現甚麼新科技,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世界不斷發展當中,十年後有甚麼新科技出現,自己也不知道。但他認為,當下年輕人要掌握基礎學科知識,物理、數學、AI、生物科技都懂得一些就較好。
他預視未來,相信日後成功關鍵在於甚麼學科都要懂得。他以園內一家做DNA、基因及生物科技的公司為例,對方指在香港設立公司的最大挑戰,為缺乏人才。「我問,是否最需要生物科技人才?對方指最需要數據人才,即使是生物科技公司,都需要數據甚至AI分析及編程,現時甚至以後,都會歸宗,數據、生物科技、AI、機械人及數學等等,都會歸在一起。」
故此,他認為年輕人應學做一個T型人,提升創科競爭力,並以自身為例,「自己甚麼都識一些,知一點點,不過某此範疇就會識多一點點,例如能源我會識多一些。」他又打比方,有些人可能強於數學、物理或生物,不過其他都要識一些。黃克強又指,智慧城市、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機械人和生物科技,都是香港重點推動的科技,四個項目涉及不同科技。而科學園看重開發,和大學科研不同。他指,年輕人如對研發有興趣,數碼港及科技園有很多相關工作,除了在實驗工作,都有不少關於產品應用開發,甚或是市場推銷推廣。
他透露,科技園有很多研發工作空缺,三月園區舉行的職業博覽,就有二千四百份工作,來自二百七十家公司。而在疫情過後的三月份,有如此多職缺實屬不簡單,工作就全都與研發或研發周邊工作有關。「我在今年中與園區公司溝通,任何時候都一直有很多公司作人才招聘,只要是這些範疇的工作都是很多。」
至於未來有甚麼大發展潛力的行業,應修讀甚麼學科,他笑指很難回答,但也不諱言:「將來最強的人,為可以跨學科,懂得科技和商業,最有競爭力。我甚至講先讀科技基礎,再讀商業課程,會較容易。」他覺得,入讀大學不論甚麼學科,要多嘗試不同事物,大學的教育不止課本的教育,也有關於探索,認識更多人,見多些自己不認識的事。
暑假快將來臨,代表不少年輕人投入實習工作。他建議學生可把握實習機會,了解興趣所向,又盼望協助中游學生,為他們提供嘗試機會,而科學園將會有更多培訓和實習。他更指不怕蝕底的年輕人可寫信自薦實習,「最差只是不聘用你,沒甚麼大不了。」
打機和電競已成很多人的生活一部分,走在街上,乘坐港鐵,不乏年輕人低頭玩手遊;網上頻道都有大量人觀看KOL玩遊戲的直播。黃克強就指,打機並不是問題,認為年輕人可在打機的同時,了解遊戲的製作方法,以及遊戲背後的編程,從而更了解電腦和創科。他又回想當年的自己,坦言當年讀大學時,都不知道畢業後做甚麼,讀到差不多,再走出社會不怕蝕底去學,認為要有嘗試的態度。
智能電話、電腦遊戲以及電子遊戲機,都各有學生和成年人捧場,而智能手機的普及,促使新一代「隨處隨打」,街上和公共交通工具上都有人低頭玩手遊。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就指:「打機不是問題,不過認為年輕人可在打機外了解遊戲的製作方法,了解遊戲背後的編程,了解甚麼是電腦,(了解)每日對着的電腦和遊戲機是甚麼,最少會感興趣。」
現實生活中始終不是人人對科技感興趣,他認為即使不是每人都對科技有興趣,即使是文科生都沒有所謂,「重點是世界被科技顛覆,大家必須要參與其中,最少知道是甚麼回事。例如生物科技是很高深,大約都知道是甚麼,慢慢開發潛能。」
黃克強也回想以前的自己,在大學畢業時甚麼都不懂。他寄語年輕人,如果有心就去學,「不要怕蝕底,不要覺得一出來要做老闆,數萬元人工,就可以見多些、識多些。」
另一方面,他十分重視努力付出,「我小時候常被媽媽罵好蠢,要畀心機讀書,這個想法我到現時都記住,我現時都覺得自己好蠢,需要努力,每一件事畀足百分之一百二十。」他深信,不一定是最尖端的人才成功,指自己都是普通人,從小畀心機,打好基礎。
現時社會上有一股創業風氣,不少人都有滿腔熱誠,將想法化成現實,但創業之路充滿荊棘,並不容易。黃克強就有數個錦囊給予創業者,他指創業不是一條直路,當遇上障礙時要靈活處理,準備應變方案,「創業者中,十個有十個都要懂得改變方案,未見過有人由頭到尾不用改方向。」而他又指,產品往往要有其他配套配合始能成功,需要與多人合作分工,包括分銷和定價等,他未見過一個人就可以創業成功。
創業及創科公司多不勝數,黃克強表示,「創業成功的例子只是少數,十個有九個都失敗,甚至未必有一個好成功。創業的過程是好好,好美好,但不是個個都合適。如有『好雄』的心想創業,我鼓勵你嘗試,不過過程會好困難。」
黃克強又向創業者「預告」,在創業路上會遇上重重困難,要如何減少失敗,他有數個錦囊。他表示,創業者要知道創業不是一條直路,「首先有障礙時要靈活處理,準備應變方案。創業者中,十個有十個都要懂得改變方案,未見過有人由頭到尾不用改方向。」
他又說,創業者要明白,有好的科技不代表有好的產品,有好的產品必須要有其他配套配合始能成功,不要以為有好的產品就會有人買,因不少教授、科學家反問,自己有好產品結果為甚麼沒有人買,同時要有其他配套,要做分銷、定價、售後服務和推廣等等。
他舉例,即使是蘋果公司,也與多人合作,不是一個人完成所有事情,「十個有九個都與人合作才能得到成功,只埋頭於實驗室,大多會失敗。以我所見,很多時好的科學家不代表是好的創業者。創新就一定要合作,從來沒見過人一個人就可以成功。」
至於香港可否出現朱克伯格和馬化騰等級數人才,他指香港都有這些創科成功人物,「你看看商湯是香港出來的創業家,湯教授來自中大,他創立商湯,一四年創業,現時市值二百億美金,全球最值錢的AI初創,我覺得他不遜於其他人。」他更指,香港也有很多成功的公司,只是香港人不像美國人般懂得吹捧自己。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