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躺平」VS希望

2021-06-05 00:00

内地最近出现一篇《躺平即是正义》的短文。文章在年轻人中间引起热议,文章的观点,就连有关部门都不敢轻视,出动了新华网转载文章,予以反驳。笔者认为,香港政府对此亦应以此为鉴,事实上,事件反映了青年人对社会的一种消极不满,政府在制订社会政策时,必须注重其公平性,要让年轻人看到「希望」,才不致落入「躺平」的陷阱中。

《躺平即是正义》的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自己是如何在两年内没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极低的生活消费与闲散的打零工方式,维持一种看似「自由」的状态。由此更出现了所谓的「躺平学」思想。

在「躺平学」的人看来,持续高企的房价,不断攀升的物价,日以继夜地加班工作,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最后的结果,可能连结婚需要的房子都买不起,忙忙碌碌一生,结果可能是一无所有。与其如此,就不要好高骛远,老老实实做一个平凡人。买不起房就不买,结不起婚就不结,消费不起就不消费。没有了梦想,没有欲望,没有了干劲,没有了七情六欲, 似乎就超然世外了。

笔者认为,所谓「躺平」的出现,其实是青年人对社会改革表现出来的消极不满,当然,「躺平」这种观点,的确是不健康的,笔者并不认为,特别是在「未来的希望」的青年群体中,任由这种思潮泛滥,对社会发展有好处。

老实说,这种思想并非中国独有,美国的嬉皮士的形成,日本经济泡沫爆破后便曾出现的低欲望社会,都有类似的情况,因此,政府必须做好社会分配的公平性,在制订社会政策时,要留意做好推动社会流动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要让青年人看到希望。

本届政府在开首时,已表明会适切关注青年人的成长及发展,甚至提出了「三业三政」工作,即关注青年的学业、事业及置业,并鼓励青年议政、论政及参政。其后,由于种种原因,有关工作做得未够完善,青年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

笔者并不怀疑政府对青年人的关怀之情,亦相信政府只是找不到适当的办法,去了解青年人的真实想法。笔者认为,政府要真心实意地倾听年轻人面对的困苦,这些困苦不仅是工作上,还有生活上的问题。政府必须下决心大刀阔斧地改革社会土地、房屋政策,阶层流动及劳工权益等多方面的弊病,起码让青年人知道政府明白他们的想法,并会将这些想法化为实际措施。

事实上,随着完善选举的条例正式生效,青年团体参与香港社会事务的比例,较以往有所加强,甚至对应在立法会的层面上,亦较以往更有其角色。同时,相信新组成的立法会亦会更为注重整体社会的利益。笔者期望,在社会即将揭开新一页的年代,无论政府层面,或是立法会的层面,都会更愿意考虑青年人的成长以及发展。

庄家彬(香港菁英会荣誉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