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海外醫生不能根治「醫生荒」
2021-05-30 00:00公營醫療嚴重缺乏醫生,尤其資深醫生。可是,除非政府大幅降低引入醫生的質素,否則只靠容許人數有限的海外醫生免試執業,對紓緩醫生荒作用只是杯水車薪。單靠這治標不治本的方案,絕對難以令爆煲邊緣的醫管局藥到病除。法案通過雖然已成定局,但是政府如不設法根治醫生荒,官醫對立只會繼續惡化,所有人也會是輸家。
要為公醫大逃亡立刻止血,便要針對資深醫生流失的理由對症下藥。光靠引入幾百初畢業海外醫生去取代短缺的過千醫生,根本無法藥到病除。如果官僚有跟醫生對話,便會發覺工作量或收入還是其次,對醫管局官僚及上司的不滿,才是公醫大逃亡的主因。醫管局官僚臃腫,山頭林立,由上而下的荒唐政策層出不窮。醫生只想醫好病人,不屑辦公室政治。一個能獨當一面的醫生,又豈容自己每天受官僚或上司的氣?離開了的醫生,醫管局不會挽留,而且走了後便跟公營系統斷絕關係。結果是醫管局嚴重缺乏資深醫生,甚至淪為有硬件卻欠軟件,服務亦繼續供不應求。
本人建議醫管局總部對每個遞辭職信的醫生,提出度身訂製的方案邀請他們在公院做兼職,而且保證工作只做臨牀不涉及行政。同時,也積極跟各醫專學院合作,以同樣度身訂製的方案,打動其他的私家醫生做兼職。這是有別於現有的兼職醫生制度,解決其申請難、欠自由度及薪金和資歷不對稱的三大弊端。
公院人龍輪候的是專科服務,故不能單靠初入職的海外醫生去縮短。把已等了最久的病人分流到私營醫療,是唯一可行的方法。醫管局各聯網主管,為防資源權利被削,一直都以鴕鳥政策應對人龍。本人建議政府為不同專科設中央輪候名冊,並補貼已輪候時間最長的病人在私家專科看頭三次覆診,之後才回公院繼續治療。同時間,政府以醫管局新症成本價為基準,把這批病人的服務開放給私人醫療機構去投標。如果辦得成功,經驗會有助日後以「錢跟病人走」和「官民共付」的模式去化解醫管局「爆煲」威脅。另外,醫管局的「公私營醫療協作」,由於未得到醫生及病人的認同,根本無法把公院病人分流到私家普通科。政府不要再自欺欺人,應該立刻和醫學界展開對話,直接為願意參與「公私醫協作」的普通科醫生,提供培訓、硬件和支援,並盡快推廣到包含所有慢性病如情緒病或認知障礙。如是者,隨著公院醫生士氣有所提升,也許醫生荒也會略為減退。
抗疫工作及搞好疫後粵港醫療服務融合,乃國家給特區政府的重任。如果不解決醫生荒,這些任務肯定難以做好。把官醫關係弄至決裂,對政府提升施政有負面作用,當權者宜慎重行事。
黃以謙醫生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