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膠樽回贈增至兩毫添參與誘因
2021-05-30 00:00塑膠是一種由高分子量有機物質形成的材料,因質量輕、具有可塑性、絕緣性和腐蝕抵抗性,被廣泛應用於不同領域。隨着塑膠物料普及化,如何處理塑膠廢物、轉廢為材已成為全球各地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
要達至可持續發展、為環保出一分力,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專資會)支持環境局基於「污染者自付」及「環保責任」原則,推展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畫(下稱「計畫」),要求相關持份者須分擔收集、處理、循環再造及妥善處置廢棄產品的責任,務求以更有效的方式提升回收物料的質量。
政府現時雖然持續推廣「綠在區區」,設置不同塑膠分類編碼的回收桶,並設有社區回收中心,加強支援地區層面的減廢回收及環保教育。不過據統計顯示,一八年收集的九十一萬九千噸廢塑膠中,僅回收了六萬四千二百噸的塑膠作循環再造,九成三的廢塑膠被運往垃圾堆填區。早前更有多個屋苑被揭發,三色回收箱所收集的膠樽,因沒有回收商願意前往回收,最終被送到堆填區,反映現時本港面對的問題,是如何推動廢塑膠循環再造的同時,建立完整回收系統,將廢塑膠妥善送到回收工廠,在本地處理並循環再造。否則收集點再多,膠樽亦只會淪為堆填區的一員。
加上,本地缺乏大型廠房,大量回收得來的膠樽,缺乏廠房及機器分割,亦得物無所用,建議當局向公眾清楚說明計畫內容,從收集到回收、再造的過程,說明後續工序是如何處理,才能有效應對廢塑膠的挑戰,達至最理想的循環再造效果。
要鼓勵市民自行回收,提供回贈的可行之法。「計畫」建議市民在特定回收點每交回一個飲品膠樽,不論容器大小,劃一提供一毫回贈。專資會明白政府的建議屬起步點,但回贈金額太低,不足以加強市民誘因,難推動全民參與;定得太高又會加重回收成本。建議當局考慮提升回贈至每個容器獲得兩毫回贈,平衡促進環保及增加市民參與計畫的誘因。
至於回樽及回贈服務的選址,專資會認為應首選設於住宅屋苑,方便民居。其次,從小培育市民環保意識相當重要,建議在學校加入回樽機等設施,讓學生自小養成環保習慣。其他相關零售店鋪,考慮到零售店鋪大多空間較小,大部分顧客購買飲料後,未必會直接在店外飲用完畢,因此宜優先選擇住宅屋苑等位置。
環保包裝設計方面,政府可分別進行短期及長期措施。短期措施方面,「生物降解塑膠」主要成分是澱粉、聚乳酸或其他植物材料,可以被細菌等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及水,在適當條件下只需數十天便可降解,對環境危害較小,建議政府推動業界盡量使用可降解物料作包裝,減少塑膠污染。長期政策方面,建議特區政府以資助形式鼓勵大學及研究機構,與內地大學及相關機構,合作研發或改良更環保的可降解物料,推動兩地在環保議題上的合作交流,共同建構更優質城市及實現可持續發展。
氣候變化是全球正面對的嚴峻問題,專資會樂見政府因應國家發展策略,更新《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定下更進取的減碳排放策略和措施。但要在二○五○年前實現碳中和,促進香港的可持續發展,長遠而言應考慮發展能量密度高且無污染的氫能。氫能經濟已在歐洲普遍實行,內地亦已逐步研究並試驗運用,特區政府可與內地更緊密合作氫能研究,減輕焚化廠、堆填區的負荷,提升再生能源比例,增加能源供應多元化。
任江工程師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理事、環境及基建專責小組召集人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