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醫學界和衞生服務界合併有何影響?

2021-04-03 00:00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訂基本法附件當日,我匆匆回應了《星島日報》記者就本文標題的看法。細想之下,醫學界要跟衞生服務界同處一界別,日後將會對香港的醫療制度有一定的影響,實在有很多值得深入討論的地方。

在近幾年,無論是功能界別選出的選委或立法會議員,做決定時候不少都主要是考慮自己界別選民的看法,而且往往跟政府對立和欠對話。這一點在醫學界更是非常明顯。全國人大三月十一日通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之後, 徹底改變了專業界別的角色。日後,第二界別的選委,除了要選出行政長官及立法會議員外,也需要協助切實提高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治理效能。換句話說,他們需要以香港的長遠發展為主要考慮,提供界別相關的意見,以協助特首及立法會候選人制訂一些符合港人及國家利益的政策。

醫生的觀點對制訂公共政策有着極為重要的作用,可是在界別合併之後,醫生可能會減少了給政府提意見的渠道。醫生的看法不僅在面對疫情時至為重要,在如人口高齡化、公立醫院爆煲、貧富差距擴大、食物安全、環境衞生,甚至公共場所通風規定等多個民生範疇,政策醞釀時如沒有聽取前線醫生、護士及其他衞生專業的意見,而只是憑官員和專家的看法為基礎,政策一出爐便可能因為離地和不全面而被罵到體無完膚。更重要的是,未來一些重大政策跟護士卻沒有直接關係,但是醫生卻是主要持份者。無論是公私營醫療人手嚴重短缺、公立醫生「做到死」大逃亡,抑或非本地畢業醫生執業資格等議題,涉及的主要是醫生。可想而知,未來特首候選人如果沒有充分諮詢過醫生,日後施政將難以暢順。

事實上,過往由於醫學界和衞生服務界跟政府的政治對立,官員在眾多醫療議題都無法和前線醫護達成共識。政府在跟界別「無偈傾」而無從諮詢之下,只好霸王硬上弓,而官員的民望也因而被扣分。在通過人大「311決定」後,本人期望醫學界會恢復回歸前業界和官員的良好互動。那時候,政務官經常就施政事宜請教醫學界的代表,不少醫生也有機會在各諮詢架構內和政府提意見,充當了市民和官員的中間人。

今天官員普遍被指離地,醫生每天都要跟不同的市民接觸,應該能有效協助政府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日後,政府可以考慮委任多些在地區上執業的醫生入分區委員會、滅罪會等地區組織。如是者,醫生可以跟政府在地區議題上,提供很多地區領袖及商界以外的意見。同時間,政府也要委任多些醫生進入法定諮詢架構,平衡這些會現在主要以商界和律師為成員的局面。

醫生之中實在有很多「愛國者」,只是官員未有去發掘而已。未來施行「愛國者治港」,醫生的角色如果被溝淡,將不會是香港人之福。

黃以謙醫生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