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鬆綁祖堂地增供應創造多贏

2021-02-09 00:00

政府已經不止一次提及,土地問題是香港眾多社會問題的癥結所在。政府為此推出多項短中長期的應對措施。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強調會續推明日大嶼計畫,以應付香港的長遠土地供應。然而,由於明日大嶼屬於極大規模的長期造地計畫,極具爭議,面對現時土地嚴重短缺的情況乃遠水難救近火。因此,針對中短期的土地供應問題,除土地共享計畫、發展新界棕地外,釋放祖堂地的發展潛力乃當務之急。

根據資料,全港約有七千三百個祖、堂,合共面積約二千四百公頃,相當於一百二十六個維園。祖堂土地是由一個氏族共同擁有之財產。根據《新界條例》,司理如獲得民政事務專員代表民政事務局局長的同意,可代表相關宗族出售其所擁有的祖堂地。不過,民政事務專員往往要求所有持份男丁同意才批准出售。因此,只要有一名持份男丁反對,就等於變相無法出售土地,而且民政事務專員更拒絕披露反對者身分和反對的原因。

然而,新界氏族經過多年開枝散葉,子孫後代早已遍布世界各地,要求全部成員一致同意的做法明顯「離地」,亦不切實際。要打破祖堂地難以出售的僵局,政府應考慮改設代表制,以每「房」為單位,簡化程序,即只要每「房」或分支的負責人(而非所有持份男丁)同意,便可出售土地。另外,民政事務專員作為「地方官」,出售祖堂地有反對聲音時,理應了解當中因由,嘗試凝聚共識,否則祖堂地之發展只會繼續原地踏步。

長期以來,政府對祖堂地的規管愛理不理,未有針對這批珍貴的土地資源加以利用,但其實只要政府充當領頭角色,投放心力處理,訂立與時並進的規矩,解封這些荒廢的土地資源,惠及政府、氏族及市民。

釋放祖堂地相比起其他造地方案,對政府來說也是相對阻力小、效益大的。現時新界宗族不少聲音和議會代表也表達過對解封祖堂地的意願,反映當事人有一定訴求,政府應以尊重原居民合法權益為前提,積極與鄉議局進行磋商,整合各方意見,以公平互惠的方式,釋放新界祖堂地潛力,促進城鄉共融,相信可以盡快成事,從而創造多贏的局面。

傅曉琳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