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胺評分」配驗尿 助診斷前列腺癌

2021-02-09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浸會大學及中文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共同研發「精胺風險評分」,配合尿液測試,為診斷前列腺癌提供一個非入侵性和更可靠的方法。他們研究發現,約三成七病人可避免進行前列腺活檢程序,而最終證實他們沒有患上前列腺癌。研究結果最近發表於科學期刊《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疾病》。

研究團隊指現時診斷前列腺癌,普遍會進行血清前列腺特異抗原血液測試,如果結果數值高過四,就會建議接受前列腺活檢,不過程序有入侵性,病人須承擔併發症的風險。團隊在一五年至一九年,分析六百名較高風險的人士,發現前列腺癌病人的平均精胺水平較非患者低,因此制定「精胺風險評分」,評分高過六點二的病人才會被建議活檢,數據顯示約三成七的非前列腺癌患者,可避免活檢,若評分的結果是陰性,就有九成五沒有患病。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副教授趙家鋒總結研究結果時表示,研究確定尿精胺及「精胺風險評分」有效識別有高風險患上前列腺癌的男性,並有助減少不必要的活檢。浸大化學系教授及系主任黃嘉良形容,這是第一個探討以尿精胺檢測前列腺癌的成效的前瞻性研究,並證明以病人精胺水平及其他臨牀參數為基礎的「精胺風險評分」,是一種新穎而可靠的方法,可彌補現有診斷方法的不足。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