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星公布2035資源循環新藍圖

2021-02-09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港府於一三年推出首份香港資源循環藍圖,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日發表新一份文件《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就有消息指政府將會興建第二個焚化爐,他稱若要在二〇三五年擺脫過度倚賴堆填區,本港似乎需要另一「轉廢為能」的設施,將不可回收物料透過焚化處理。就第二個焚化爐的選址、如何說服公眾接受、預計開支以及是否已諮詢地區人士,他在記者會上無直接回覆,僅指會在適當時候公布。

他透露,政府會在短期內就推行新的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畫,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公眾諮詢。相關的先導計畫亦已於今年一月開展,在人流合適的地點分批設置共六十部逆向自動售貨機(即入樽機),引導大眾交回塑膠飲料容器,支持乾淨回收,並藉此加強保護自然環境。

政府在新一份藍圖中定立中期目標,預期落實垃圾徵費後,按去年香港都市固體廢物的人均棄置量逐步減少四成至四成半,同時把回收率提升至約五成五,兩個目標與上一份藍圖相同。他解釋目標經過審視香港近年數字,以及附近區域回收市場政策而制定。參考一三年的藍圖,政府部分減廢策略及措施與今次接近,黃認為措施「在七年間相對落實」,又形容「措施做得唔止七七八八,做到加零一」。

綠領行動表示,焚化爐並非最佳減廢措施,指沒有做好源頭減廢及回收的前提下,認為沒有理據興建焚化爐。團體批評,環境局將焚化爐包裝成轉廢為能,而焚化前需做好回收分類,一些高熱值的產品如塑膠,需要更長時間焚燒,不止縮減焚化爐壽命,亦會需要大量燃料驅動,絕對稱不上是乾淨能源。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