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語】應對疫情來犯 發展教育優勢

2021-01-30 00:00

2019冠狀病毒病至今仍然揮之不去,抗疫已經是一場持久戰,疫情時而緊張,時而緩和。因此,如何平衡學生的人身安全和上學需要,是一個重要議題。我們支持學校在嚴峻疫情中暫停面授課堂,在合適的時候容讓少量學生回校上課或考試,這是香港教育應對疫情明智之舉。

不少國家的學校都因疫情被逼長期停課,教學改為網上進行。然而,即使是歐美等先進國家,都遇到不少問題,包括電腦軟件和硬件不足,上網設備和頻寬不足等,部分地區更曾出現網絡擠塞,甚至癱瘓。

反觀香港,教育局在疫情中借助電子學習落實「停課不停學」的過程,似乎相對順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香港家庭擁有電腦及流動裝置的高比率,以至寬頻上網的普遍使用,都是我們的優勢。

當然,政府必須幫助有經濟困難的家庭,教育局去年急事急辦,鼓勵學校為有需要的同學申請「關愛基金」協助購買流動電腦裝置,並按情況寬鬆處理有關個案,預計本學年會有十萬名學生受惠。教育局又提供額外資源,供學校購買WiFi蛋及流動數據卡,解決上網困難的問題。

要順利推行電子教學,除了須解決「硬件」問題之外,老師的「心件」亦同樣重要。香港在推行資訊科技教育方面其實也有多年,自一九九八年起已推出多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不但為學校提供基礎設施和撥款,亦為老師提供師資培訓、教學資源和其他所需支援。我們樂見大部分校長和老師在疫情中都能同心一致,轉危為機,逐漸把電子學習推進到更高的層次。

根據教育局於2019/2020學年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在停課期間,各中小學校均採用多元策略支援學生在家有系統地學習,包括電子學習,並採取不同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結果大部分學校都認為學生在家學習計畫的進度,能夠符合其訂定的預期目標。

在疫情中,學校教育出現了「新常態」,校長和老師都能靈活應對,不斷增強教學的技巧和能力,一股新的教學文化正逐漸形成。我們樂見月前公布的《施政報告》提出在「優質教育基金」特別預留二十億元,推行一項為期三年的支援計畫,深化這種專業文化,並確保所有學生有平等的電子學習機會。

我們都期望疫情盡快逐步消退,讓社會回復正常,同學能重返校園。除了學校應持續做好防疫抗疫工作之外,我們亦支持教育局繼續推行2019冠狀病毒病特定群組檢測計畫,為特殊學校宿舍部員工,以及幼稚園、中小學及特殊學校的教職員分批安排病毒檢測,以策安全。

我們呼籲教育局密切留意疫情的發展及聽取衞生專家的意見,並與學校保持聯繫,攜手因應疫情變化作出靈活安排,並在適合的時間盡早恢復面授課堂。

嚴玉麟(香港太平紳士協會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