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論壇】深海採礦 恐危害全人類命運

2021-01-22 00:00

浪濤洶湧教人無暇應對,但深層根基動搖更不容忽視。當科學家費煞思量探索海洋萬米深淵的奧秘,早有企業聞風而至攻佔地盤,意圖在今年可望開展的深海商業採礦分一杯羹。綠色和平發表最新報告《禍水:深海採礦的無底陰暗》,揭示多間採礦及軍備企業如何利用發展中國家為代理人,左右監管機構決策,恐埋沒了生命起源、抗病毒機制等關乎全人類。

在疫情籠罩的新世界,「病毒」理所當然成為關鍵詞。若深海生物能在冰冷、高壓、不見天日、病毒含量遠超表面海水的嚴峻環境勇敢生存,其基因防禦機制會否對我們有所啟發?

學者Sergio Cambronero-Solano為綠色和平撰文,就指出等足類(isopods)、端足類(amphipods)、蝸牛魚(snailfish)等深海物種擁有獨特抗病毒機制;又例如全球最深海溝瑪里亞納海溝的海參(sea cucumber)竟與細菌形成共生關係,從而過濾食物中的病毒,亦與二〇二〇年諾貝爾化學獎得獎技術「基因剪刀」(genetic scissoring)技術一脈相承;甚至連新冠病毒測試,也與深海熱泉(hydrothermal vents)的細菌基因資訊有關。

科學家目前只能拼湊出約二成海牀面貌,但同一時間,日趨成熟的深海採礦技術,為企業開拓了嶄新維度,垂涎三種稀有物質:海山(seamounts)地殼常見的鈷化合物(cobalt)、海底熱泉蘊含的硫化物(sulphides),以及深海平原上的多金屬結核(polymetallic nodules)。不過巨型挖掘機一旦開動,無可避免廣泛破壞深海生態,破壞儲碳循環、加劇氣候危機之餘,論發展潛力,海洋生物科技的長遠價值亦遠勝深海採礦。

面對既得利益者摩拳擦掌,可有機構發揮制衡作用?國際海底管理局(ISA)理應以「全人類整體利益」為依歸,約束商業採礦活動,但至今批出三十宗勘探申請「來者不拒」,涉及面積超過一百萬平方公里(約法國及德國面積總和)。

報告亦指出,母公司與子公司的架構、政商界的游說過程同樣有欠透明──例如政府估算深海採礦的經濟效益時,竟援引採礦企業數據;決策官員無視利益衝突,卸任後加入採礦企業,甚至有管理層臨時取代政府代表於ISA會議發言,令人憂慮ISA最快今年拍板通過的指引守則猶如「冇牙老虎」。

受疫情等因素拖延,原定去年舉行的聯合國全球海洋公約會議,最新訂於今年八月十六至二十七日舉行,促各國政府達成強而有力的條款及細則,確保科學界提倡二〇三〇年保護最少三成海洋的目標不止流於表面,而是無分國界、物種提供周全保障。

綠色和平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