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科存五大問題 教材缺乏有效監管

2020-09-08 00:00

(星島日報報道)通識教育科近年掀起不少爭議,團結香港基金昨發表一項研究報告,提出通識科目前有五大問題,包括重文輕理、應試為本和教材缺乏有效監管等,建議當局應審核教科書及監管坊間教材,精簡必修單元並分別提供人文或科學為主的選修單元,以及將評級改為及格與不及格等。研究首席顧問、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批評通識科近年出現異化,距離當年設科目標「愈走愈遠」,課程趨向鬆散和偏重時事討論,認為有必要改革。

團結香港基金年初圍繞通識教育科進行一系列研究,並聯同嶺南大學在今年五至七月期間,網上訪問七十一位中學校長及四百八十四位通識教育科教師。團隊昨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通識教育科目前存有五大問題,包括課程重論述輕內容、重文輕理;考評模式鼓勵應試框架、未能促進思維能力;教材缺乏有效監管;教師支援不足;以及作為升學要求與科目原意衝突。

其中,在教科書方面,有八成七受訪教師表示,在實際教學中會以教科書為主要教材,近四成表示使用社交媒體為主要教材之一,報告認為這顯示「毋須教科書」的理想完全脫離現實需要,亦反映學生於課堂上接收的信息其實存有頗嚴重的質量保證漏洞,指「通識科網上資源的內容質素和中立性為人詬病,有時甚至較教科書更甚」。

報告又指,雖然分別有五成受訪教師和一成一受訪校長認為,現今市面上的教科書並沒有偏頗的情況出現,但仍有八成三受訪校長認同當局需審書,報告甚至建議通識教育科聆聽材料、作業簿及練習的文字稿亦應該送審,並指當局可考慮公布教學指南。

擔任是次研究首席顧問的港區人大代表、公大校長黃玉山指,通識教育科推行至今達十年,留意到已出現「異化」,距離當年設立學科時所鼓勵的多元學習、培養思考能力、文理兼備等理想目標「愈走愈遠」,「目前的通識科課程結構鬆散,且偏重於時事討論。」他稱現時傳媒許多報道偏頗、未經證實,並非知識,甚至是虛構,認為科目是時候改革,以助學生建立正確社會責任感和價值觀,以及提升明辨是非及解難等多元學習能力。

被問及近期高中通識教育科教科書送審刪走「三權分立」字眼爭議,以及教師可否討論近期時事等,黃玉山指教科書送審主要目的是核查內容真偽,與政治無關,「近期很多時事事件真假未知,傳媒報道亦未全面,就此討論意思不大,只流於爭論『真假』層面多於事件本質。」他又稱縱觀全世界,都需要將教科書送審以確認教授內容真實與否。

教育局表示,通識教育科是一個長期備受多方關注的高中必修科目,社會上存在不同意見,包括課程的內容、教材的選擇及編排,以及教授的方法和評估等。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現正撰寫最後報告,預計將於月內向政府提交最後報告。屆時,教育局將仔細考慮報告的內容,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審慎進行後續工作。如有任何涉及課程內容或考評的改動,都會按現行機制,交由教育局相關組別,以及諮詢法定組織,如課程發展議會、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跟進,以落實通識教育科的未來路向。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