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屋明年步入收成期 陳帆稱兩成用地有「著落」

2020-06-10 00:00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房屋供應緊張,現屆政府銳意大增過渡性房屋盡快改善市民居住環境,預計明年開始步入「收成期」。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當中分別由三個不同發展商負責建造的項目,由於較具規模和效益較大,將以「小型屋邨」的模式發展,引入共享空間、市集、甚至農耕等設施,又會提供所需的起居配套,讓居民住得有尊嚴。就早前將未來三年的供應目標上調五千個單位,陳帆指已初步掌握當中一至兩成單位的所需用地,並會邀請發展局重新檢視有否更多短期內不會發展的土地。

上任後即推動「社會房屋」概念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形容,興建過渡性房屋某程度都是一場「社會運動」,過程中動員了社會的力量,包括房屋資源、金錢以及人力如政府、自願機構及社區組織等,但最初社會上對此不太接受,很多市民不想項目在其居住附近興建,幸而得到很多合作的夥伴機構協助游說,令地區開始改觀。

經過數年的努力,陳帆指目前已有約一千個過渡性房屋單位可供入住,佔最初的三年目標供應量一成。對於外界認為大部分的過渡性房屋項目,推展進度仍然緩慢,陳帆指多個項目正如火如荼地興建,另有一系列項目正展開前期工作,並形容:「目前是划水階段,密密地做,故暫時未見到(太多)落成的項目。」但他亦指,明年起稍後時間就有不同的大型項目落成,當中規模較大的,是恒基與博愛醫院在元朗錦田江夏圍合辦的項目,可提供一千九百九十八伙,料明年底可逐步落成,推出第一期。

陳帆提到,在眾多的過渡性房屋發展項目中,中大型項目的生產力高及效益較大,亦對入住的市民有較多好處,預計可在該類項目引入共享空間、社區設施等,包括市集、社區中心,而位於元朗錦田的項目更會設有農耕設施。他說,現時有三個項目的規模較大,包括恒基的錦田江夏圍項目、會德豐的大埔項目、新地的元朗東頭項目,會將這些項目打造為「小型屋邨」,讓居民住得有尊嚴。

他坦言,若只將一些居民搬去「四野無人」的地區,又不提供足夠配套,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所提供的單位雖然有二至三百呎,較劏房大很多,但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活動空間始終較少,需要在項目內提供一個社區中心或互動廣場,方便他們舉辦活動,也要考慮他們的起居飲食,做好交通配套。」

政府亦有七個項目正進行深入研究,其中一個同樣位於元朗錦田,將由香港建造商會提供專業建議和項目管理支援,提供約一千伙。陳帆透露,商會計畫根據可持續發展的十六個指標為項目進行設計,例如在屋頂設置太陽能板、雨水重用、甚至是一些降溫設施,打造一個含綠色社區的過渡性房屋項目,「這個項目也是以過渡性房屋做一個終極目標,但設計上十分不同,在過程中所展現的是另一個層面。」

至於早前建議增建的五千個過渡性房屋單位,陳帆透露已經初步掌握當中約一、兩成單位的所需用地,並會繼續努力覓地,除了來自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亦有部分正與發展商商討中。他坦言,要達至最新目標有一定難度,其中一個方法是邀請發展局,重新檢視短期內不會發展的土地,「少少mission impossible(任務不可能),但會盡做,甚至要『死掂佢』。」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