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歷史科爭議題 近四成答「利多於弊」

2020-05-26 00:00

(星島日報報道)中學文憑試歷史科有題目被指迴避日本侵華史實,最終被考試及評核局取消。考評局秘書長蘇國生在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上,證實初步統計有近四成人作答「利多於弊」,雖試題有資料表達日本經濟掠奪等弊處,但考生可能被誤導,強調是經過專業考慮後取消題目。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認為,相當比例考生答出「利多於弊」,「外界應撫心自問,題目有否誤導性、資料是否不詳備」,他又多次重申,當局建議取消題目沒有政治考慮,特首林鄭月娥亦無參與。

在立法會教委會特別會議,焦點是今年取消今屆歷史科問考生是否同意「一九〇〇至四五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分題。秘書長蘇國生透露,初步審閱過逾五千名考生的答案後,發現有三成八人結論是「利多於弊」,作答「弊多於利」佔五成七,完全沒有立場約佔半成;一成七人答案只提利處,稱有弊處則佔七成八。蘇國生形容,連該科的審題委員會成員,亦認同作答比例與原先預計不同。

對於試題引用兩項資料被指「一面倒」,蘇國生解釋,擬題原意是期望考生從資料指出弊處,包括日本建議的「速成政法課程」,讓國人不現實地以為現代化可以速戰速決,並以三井洋行借貸條款的不公,傷害中國經濟與蠶食資源,題中「就你所知」則希望考生回答一九三〇至四〇年代,日本侵華造成的大量傷亡,但綜觀考生答案,考評局委員會認為題目或有誤導性,令他們答卷時出現偏差,導致「利多於弊」的答案。

多名建制派議員批評試題偏頗,梁志祥質疑題目考核的年代,大部分時間是日本對中國侵略,質疑考生被題目引導錯誤的歷史觀點;經民聯梁美芬指教改後,本港仍然沉迷「灌輸歪理」的填鴨教育。泛民議員則質疑教育局因政治考慮要求取消題目,令考評局公信力受損。兩派議員均要求考評局披露該題的評卷參考,蘇國生指要諮詢考評局委員會意見。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回應指,多次重申當局純粹專業考慮,特首林鄭月娥並無參與,「我們作為教育當局,見到一條題目在專業上有問題、有錯誤的話,我們是有責任要去講出來,亦要提出一些改善的方案。」他在會上形容「罪魁禍首」是涉事試題,而非指出問題的當局。

楊潤雄在會後指,竟然約四成考生答出「利多於弊」,外界應撫心自問,題目有否誤導性、資料是否不詳備;當局將成立工作小組,調查擬題與審題程序有否制度或人為因素,導致題目專業出錯,暫未有具體時間表。身兼考評局委員的副秘書長康陳翠華指,考評局已派出兩名成員加入小組,亦有業內人士參與;考評局同時會進行內部檢討,完成後向當局提交報告。

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認為,五成七人作答「弊多於利」,證實了大部分考生未被題目引導,大部分師生均認同題目清楚要求回答日本侵華的史實,認為試題無責任保證所有考生答對,所有考生都答對的試題並非好試題。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