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男常喝1飲品 患腎衰竭4期險洗腎 不鹹也中招!研究揭風險高61%

2024-07-14 00:00

20歲男常喝1飲品 患腎衰竭4期險洗腎 不鹹也中招!研究揭風險高61%
20歲男常喝1飲品 患腎衰竭4期險洗腎 不鹹也中招!研究揭風險高61%

不好好保養腎臟,即使是年輕人,也有洗腎風險。有腎臟科醫生分享病例指,一名年約20歲大學生因經常飲用1類飲品,引發多種疾病,腎臟於4年內嚴重受損,確診為腎衰竭第4期,險一生洗腎。有研究指出,引發腎衰竭風險可達61%!味道不鹹也中招?

20歲男常喝1類飲品 患腎衰竭4期險洗腎

腎臟科醫生洪永祥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該名男子高中時出現少量蛋白尿,切片檢查後,發現有微小病變,屬於很輕微的腎絲球炎。其後,該男子一直覆診,病情控制得不錯,惟升上大學後就沒持續下去了。

4年後,大學畢業再度覆診,醫生發現他蛋白尿情況變得非常嚴重,身體也變得腫脹。經檢查後,證實腎絲球過濾率大跌,由以前的90分急降至28分,患上慢性腎衰竭第4期。洪醫生指,若到了第5期,就可能要洗腎了。

【同場加映】初期腎病/慢性腎衰竭症狀

腎病/腎衰竭初期症狀
腎病/腎衰竭初期症狀
腎病及慢性腎衰竭的初期徵狀並不明顯,不易被發現。
腎病及慢性腎衰竭的初期徵狀並不明顯,不易被發現。
 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就可能患上初期的腎病或慢性腎衰竭。
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就可能患上初期的腎病或慢性腎衰竭。
小便帶血/茶色尿(血尿)
小便帶血/茶色尿(血尿)
小便帶泡沫(蛋白尿)
小便帶泡沫(蛋白尿)
小便混濁(尿感染)
小便混濁(尿感染)
小便赤痛、頻密
小便赤痛、頻密
小便感困難、不暢順
小便感困難、不暢順
小便排出小沙石
小便排出小沙石
多尿、尿量減少、夜尿
多尿、尿量減少、夜尿
腰腹疼痛
腰腹疼痛
足踝或眼皮浮腫
足踝或眼皮浮腫
血壓高
血壓高

 

是甚麼導致腎臟嚴重受損?

洪醫生指,原來該男子讀大學4年來經常喝含糖飲品,令腎功能急速惡化,幾乎要洗腎。因為他腎不好,以前,媽媽飲食管得很嚴,不讓他喝任何飲品。不過,自從離開家鄉往別處升學後,他除了常吃小食,更常喝含糖飲品,一星期會喝4至5杯。故此,4年來,不但體重急增20kg,而且尿酸過高,患有痛風、中度脂肪肝、慢性腎衰竭第4期。

洪醫生強調,含糖飲品、飲食高油高鹽高糖,是令腎臟加速惡化的因素,因此必須回復健康飲食,尤其是戒含糖飲品。暑假期間,該男子在媽媽嚴格監督下,腎功能終有改善,腎絲球過濾率升至60分,蛋白尿問題也改善了。

【同場加映】慢性腎衰竭4大階段 何時須洗腎?

甚麼是慢性腎衰竭?
甚麼是慢性腎衰竭?
腎臟有何功能?
腎臟有何功能?
腎臟主要功能:為排泄身體內經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
腎臟主要功能:為排泄身體內經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
腎臟主要功能:協調體內水分、電解物、酸鹼度、血壓等
腎臟主要功能:協調體內水分、電解物、酸鹼度、血壓等
腎臟主要功能:製造紅血球激素及協助製造維他命D
腎臟主要功能:製造紅血球激素及協助製造維他命D
如何演變為慢性腎衰竭?
如何演變為慢性腎衰竭?
腎臟功能如因某些原因長期受到嚴重傷害,是會影響其功能。 身體內的廢物會累積且引發多種身體功能的問題,此為慢性腎衰竭。
腎臟功能如因某些原因長期受到嚴重傷害,是會影響其功能。 身體內的廢物會累積且引發多種身體功能的問題,此為慢性腎衰竭。
慢性腎衰竭病情可分為4大階段
慢性腎衰竭病情可分為4大階段
慢性腎衰竭第1階段:腎功能不全,腎功能是正常的51%至80%
慢性腎衰竭第1階段:腎功能不全,腎功能是正常的51%至80%
慢性腎衰竭第2階段:腎功能衰弱,只有25%至50%的腎功能
慢性腎衰竭第2階段:腎功能衰弱,只有25%至50%的腎功能
慢性腎衰竭第3階段:腎功能衰竭,只有15%至25%的腎功能
慢性腎衰竭第3階段:腎功能衰竭,只有15%至25%的腎功能
慢性腎衰竭第4階段:末期腎功能衰竭,腎功能少於10至15%
慢性腎衰竭第4階段:末期腎功能衰竭,腎功能少於10至15%
當到達末期腎功能衰竭階段,病人須要透過透析或腎臟移植以維持生命,否則可引致死亡。
當到達末期腎功能衰竭階段,病人須要透過透析或腎臟移植以維持生命,否則可引致死亡。

 

喝含糖飲品增傷腎風險?腎衰竭風險高達61%?

洪永祥醫生指出,有多份研究也證明含糖飲品喝過量,會損害腎臟健康:

  • 2021年一篇研究Meta Analysis J Nephrol指出,腎功能衰退與含糖飲品的攝取量是成正比的。研究人員發現,若一周喝超過7杯含糖飲品,是屬於一個十分危險的劑量,絕對要避免。
     
  • 2019年,一項追蹤3003名非裔美國人的研究顯示,平均年齡為54歲、喜歡喝含糖飲品的中年人,當時並沒患慢性疾病、腎病,不過8年後,約有6%人患有慢性腎衰竭,腎衰竭發病率比一般同齡人高出61%。此研究更發現,含糖飲品引發肥胖、痛風與二型糖尿病,是導致慢性腎衰竭的主要原因。

喝含糖飲品為何會導致痛風?洪醫生解釋,果糖在代謝時,會產生一個副產物「腺嘌呤」,嘌呤會變成尿酸,最終演變為痛風。根據研究數據,每天喝1至2杯含糖飲品,比起每個月飲用次數少於一次的人,患痛風(高尿酸血症)的風險高85%。

【同場加映】慢性腎衰竭成因/高危一族/檢查診斷方法

慢性腎衰竭成因及高危一族
慢性腎衰竭成因及高危一族
甚麼人患慢性腎衰竭風險較高?
甚麼人患慢性腎衰竭風險較高?
慢性腎衰竭高危一族:糖尿病患者
慢性腎衰竭高危一族:糖尿病患者
慢性腎衰竭高危一族:腎小球腎炎患者,包括紅斑狼瘡腎炎
慢性腎衰竭高危一族:腎小球腎炎患者,包括紅斑狼瘡腎炎
慢性腎衰竭高危一族:高血壓患者
慢性腎衰竭高危一族:高血壓患者
慢性腎衰竭高危一族:患先天性腎病、有腎病家族病歷人士
慢性腎衰竭高危一族:患先天性腎病、有腎病家族病歷人士
慢性腎衰竭成因是甚麼?
慢性腎衰竭成因是甚麼?
2016年本港末期腎功能衰竭新症病人的成因及分佈:糖尿病佔49%、腎小球炎佔22%
2016年本港末期腎功能衰竭新症病人的成因及分佈:糖尿病佔49%、腎小球炎佔22%
2016年本港末期腎功能衰竭新症病人的成因及分佈:高血壓佔11%、原因不明佔 9%
2016年本港末期腎功能衰竭新症病人的成因及分佈:高血壓佔11%、原因不明佔 9%
2016年本港末期腎功能衰竭新症病人的成因及分佈:其他原因佔3%、遺傳(如多囊腎)佔3%、尿道問問題佔3%
2016年本港末期腎功能衰竭新症病人的成因及分佈:其他原因佔3%、遺傳(如多囊腎)佔3%、尿道問問題佔3%
慢性腎衰竭檢查、診斷方法
慢性腎衰竭檢查、診斷方法
何時要檢查腎臟?出現懷疑徵狀的人士,應向家庭醫生求診。由於腎病及慢性腎衰竭徵狀並不明顯,需要進行多項檢查。
何時要檢查腎臟?出現懷疑徵狀的人士,應向家庭醫生求診。由於腎病及慢性腎衰竭徵狀並不明顯,需要進行多項檢查。
慢性腎衰竭診斷方法1:檢查尿液
慢性腎衰竭診斷方法1:檢查尿液
慢性腎衰竭診斷方法2:檢查腎功能。血液檢查:尿素、肌酸酐的濃度、蛋白、白蛋白質量
慢性腎衰竭診斷方法2:檢查腎功能。血液檢查:尿素、肌酸酐的濃度、蛋白、白蛋白質量
慢性腎衰竭診斷方法2:檢查腎功能。24小時小便:肌酸酐濃度、蛋白質量
慢性腎衰竭診斷方法2:檢查腎功能。24小時小便:肌酸酐濃度、蛋白質量
慢性腎衰竭診斷方法3:X光、掃描檢查。超聲波檢查:可顯示腎臟的形狀及結構,偵測有否阻塞
慢性腎衰竭診斷方法3:X光、掃描檢查。超聲波檢查:可顯示腎臟的形狀及結構,偵測有否阻塞
慢性腎衰竭診斷方法4:靜脈腎盂造影。腎活組織檢查:在局部麻醉下以吸針抽取小片腎臟組織,放於顯微鏡下檢查,此方法有助更準確地確診腎病。
慢性腎衰竭診斷方法4:靜脈腎盂造影。腎活組織檢查:在局部麻醉下以吸針抽取小片腎臟組織,放於顯微鏡下檢查,此方法有助更準確地確診腎病。

 

洪永祥醫生綜合多份研究結果指出,喝含糖飲品的次數、時間與慢性腎衰竭絕對是「正相關」。若每周喝含糖次數超過3次,年輕人10年後腎臟就有受損風險,中年人及長者則可能8年就已出現腎衰竭情況。若每周喝超過7次,受損風險極高。

全球手搖飲品店甚多,台灣大部分學者也建議,每周不應喝超過3杯含糖飲品。若超過此數量有何影響?學者指,年輕時可能只覺變得水腫或肥胖,但過了30歲,腎功能衰退速度就會比一般人快,到了40歲就可能面臨洗腎危機。若經常喝含糖飲料,持續10年的話,患痛風、糖尿病、洗腎(腎臟透析)風險也會增加。

喝甚麼飲品較健康?揀飲品4原則免傷腎

避免腎功能加速衰退,喝甚麼飲品較健康?洪醫生建議選擇低脂、低熱量的飲品,並列舉例子、教選擇飲品的原則:

避免腎功能加速衰退,喝甚麼飲品較健康?
避免腎功能加速衰退,喝甚麼飲品較健康?
建議優先選擇的飲品
建議優先選擇的飲品
較健康的飲品建議:低脂鮮奶、無糖豆漿、無糖茶
較健康的飲品建議:低脂鮮奶、無糖豆漿、無糖茶
較健康的飲品建議:梳打水、低卡能量飲品
較健康的飲品建議:梳打水、低卡能量飲品
較健康的飲品建議:黑咖啡、無糖杏仁飲品
較健康的飲品建議:黑咖啡、無糖杏仁飲品
選擇較健康飲品原則
選擇較健康飲品原則
選擇飲品原則1:要看熱量,選擇每100ml少於60kcal的飲品較為適合,總攝取量以大約200kcal為佳。
選擇飲品原則1:要看熱量,選擇每100ml少於60kcal的飲品較為適合,總攝取量以大約200kcal為佳。
選擇飲品原則2:留意「營養素比例」。以含有蛋白質及膳食纖維的飲品為佳。尤其是膳食纖維,有助延緩血糖上升、調整生理機能。
選擇飲品原則2:留意「營養素比例」。以含有蛋白質及膳食纖維的飲品為佳。尤其是膳食纖維,有助延緩血糖上升、調整生理機能。
選擇飲品原則3:飲品若要加奶,可選擇低脂鮮奶或堅果奶、杏仁奶、豆漿。
選擇飲品原則3:飲品若要加奶,可選擇低脂鮮奶或堅果奶、杏仁奶、豆漿。
選擇飲品原則3:飲品若要加奶,要避免奶蓋、奶精(含反式脂肪)、煉乳(糖分高)。
選擇飲品原則3:飲品若要加奶,要避免奶蓋、奶精(含反式脂肪)、煉乳(糖分高)。
選擇飲品原則4:考慮較低熱量的配料,例如:蜂蜜、仙草、愛玉、奇亞籽、寒天晶球。
選擇飲品原則4:考慮較低熱量的配料,例如:蜂蜜、仙草、愛玉、奇亞籽、寒天晶球。
選擇飲品原則4:盡量避免高熱量的配料,例如:珍珠、粉圓、芋圓、地瓜圓等。
選擇飲品原則4:盡量避免高熱量的配料,例如:珍珠、粉圓、芋圓、地瓜圓等。

 

 

建議優先選擇較健康的飲品:

  • 低脂鮮奶、無糖豆漿、無糖茶、梳打水、低卡能量飲品、黑咖啡、無糖杏仁飲品。

選擇較健康飲品原則:

  • 首先,要看熱量,選擇每100ml少於60kcal的飲品較為適合,總攝取量以大約200kcal為佳。 
  • 其次,要留意「營養素比例」。以含有蛋白質及膳食纖維的飲品為佳。尤其是膳食纖維,有助延緩血糖上升、調整生理機能。
  • 另外,飲品若要加奶,可選擇低脂鮮奶或堅果奶、杏仁奶、豆漿。要避免奶蓋、奶精(含反式脂肪)、煉乳(糖分高)。
  • 若是要添加口感豐富的配料,可考慮較低熱量的配料,例如:蜂蜜、仙草、愛玉、奇亞籽、寒天晶球。盡量避免高熱量的配料,例如:珍珠、粉圓、芋圓、地瓜圓等。

延伸閱讀:醫生推介5大補腎食物 更降膽固醇/防中風/防癌

5大護腎食物
5大護腎食物
第5名: 大豆芽菜
第5名: 大豆芽菜
慢性腎衰竭患者的飲食須要限蛋白:蛋白質轉化成胺基酸,再變化尿素氮
慢性腎衰竭患者的飲食須要限蛋白:蛋白質轉化成胺基酸,再變化尿素氮
因此攝取越多蛋白質,產生的尿毒素越高
因此攝取越多蛋白質,產生的尿毒素越高
產生較少尿毒素、傷害性最低的蛋白質就是豆蛋白
產生較少尿毒素、傷害性最低的蛋白質就是豆蛋白
大豆芽菜是豆蛋白的來源,而且水分含量高,含有維他命C、E,膳食纖維含量高
大豆芽菜是豆蛋白的來源,而且水分含量高,含有維他命C、E,膳食纖維含量高
第4名: 黑木耳
第4名: 黑木耳
高鐵、高鈣,被稱為「膳食纖維之王」,每100g就有7.4g膳食纖維
高鐵、高鈣,被稱為「膳食纖維之王」,每100g就有7.4g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可以將糖、油及尿毒素包覆住,從腸道排走,因此可以保護腎臟
膳食纖維可以將糖、油及尿毒素包覆住,從腸道排走,因此可以保護腎臟
第3名: 羽衣甘藍
第3名: 羽衣甘藍
被認定是抗癌、減重的超級食物,也被稱為「黃綠色蔬菜之王」
被認定是抗癌、減重的超級食物,也被稱為「黃綠色蔬菜之王」
屬於十字花科蔬菜,富含維他命C、E,抗氧化力強;同時,含有高膳食纖維及β-胡蘿蔔素
屬於十字花科蔬菜,富含維他命C、E,抗氧化力強;同時,含有高膳食纖維及β-胡蘿蔔素
第2名: 藍莓
第2名: 藍莓
花青素含量豐富,加上維他命C及E,抗氧化力是綠茶的10倍
花青素含量豐富,加上維他命C及E,抗氧化力是綠茶的10倍
可中和體內因新陳代謝產生的自由基,保護血管內皮細胞、預防冠狀動脈硬化、中風,降低患癌的風險。
可中和體內因新陳代謝產生的自由基,保護血管內皮細胞、預防冠狀動脈硬化、中風,降低患癌的風險。
第1名: 魚油
第1名: 魚油
含有豐富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屬於好的油脂,有助促進血液循環、抗發炎、降壞膽固醇
含有豐富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屬於好的油脂,有助促進血液循環、抗發炎、降壞膽固醇
避免腎小球發炎、硬化,再導致蛋白尿的問題
避免腎小球發炎、硬化,再導致蛋白尿的問題
腎小球是一顆顆微血管球,每個腎臟就有約1百萬顆,死掉就不會再生
腎小球是一顆顆微血管球,每個腎臟就有約1百萬顆,死掉就不會再生
血液循環好,腎小球過濾率才會好
血液循環好,腎小球過濾率才會好
深海魚類可能有重金屬甲基汞的問題,反而越食越傷腎
深海魚類可能有重金屬甲基汞的問題,反而越食越傷腎
選擇時,以手掌大小的魚為主,例如鯷魚、馬友、秋刀魚,重金屬含量較少
選擇時,以手掌大小的魚為主,例如鯷魚、馬友、秋刀魚,重金屬含量較少

 

資料來源: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獲授權轉載)、醫管局

----

相關文章:

患腎病可以吃蛋?服保健品反而傷腎?5大錯誤飲食習慣恐加速洗腎

醫生列10大傷腎食物 燕麥片也上榜!頭3位港人最愛吃 第1位不鹹也傷腎

腎衰竭原因|25歲女常運動腎功能如50歲? 忽略5件事恐致腎衰竭

22歲男常喝1飲品瘦20kg 竟患兩病險洗腎 醫生警告易患「癌王」

28歲女常吃1種藥 腎功能如80歲老人 醫生揭10個習慣易傷腎

傷腎飲品|男子常飲1種茶致換腎保命 小心6類高危飲品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