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talk|4大症状反映身体湿气重 5款祛湿方助调理
2022-05-16 16:00
持续多日落雨,不少人身体感觉特别疲乏,如果身体已经出现了这4个症状,代表的湿气已经不容忽视了。
- 身体沉重,无精力
有的人整天活力满满,充满干劲,而有的人即使每天长时间的睡觉也会觉得浑身乏力,无精力做事,其实这是湿气导致。湿气重的人会有未老先衰的感觉,在年纪轻轻的状态下拖著长者的身体。会感到头脑昏沉,身体疲惫,感觉有重物压在身上,一旦外出后想要找凳子或是床躺下休息。怕冷怕热,容易遇风感冒。
- 大便不成型
在中医学上认为,脾是化湿最主要的器官,经过运化防止湿气形成。如果体内湿气过重,脾功能无法承载较多湿气时就会产生堆积,最后以大便不成形表现出来。一般湿气重的人大便容易粘,不容易成型。如果排便开始这样的话,就需要注意是否已经湿气过重,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多食清淡,少量多餐才行。
- 无胃口,消化不良
湿气重,最先影响的便是脾胃功能,一旦脾胃的运转出现异常变会引起食欲、消化方面的问题。看见食物无欲望,感觉腹胀难以消化,这代表的湿气已经很重了。另外也会表现出口臭、口苦,无味道,甚至不想要说话,一食就饱,甚至涨肚等。
- 关节疼痛
与上面的表面现象相比,关节酸痛沉重会比较的严重,因为体内湿气已经完全影响到健康。湿气侵犯到关节处后很难将湿气拨出。人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使得小腿发酸发沉,疼痛难以伸展,甚至影响到日常的行走。
基本亚健康群体都会被湿气困扰,尤其身体肥胖的人士,体内湿气过重导致的气血不畅,经络不通,新陈代谢慢等。所以想要改善自己的身体情况,建议通过调理的方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通过浸脚可以缓解和治疗湿气,一天浸一次脚,每次半个小时。
由于湿气重的原因有内外之分,相应地湿气也有内湿与外湿。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而致病。对于外湿,民众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避免,比如:落雨天关好门窗、少出门;床铺棉被、衣服晾乾再用;不去山上或水边等湿气重的地方;对于室内湿度较大的地区,可及时开启抽湿机或通风抽湿。内湿的产生可能是因为脾胃运化能力下降,也可能是食进去的太多。想要减轻内湿,通过戒口的方式,尽量少摄取或者避开摄取一些容易生湿生痰的食物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 含糖多的食物
中医讲甘入脾,虽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对于有湿气的人来说,不适合多食。
- 生冷食物
中医讲「寒凉伤脾」,伤脾后,脾的运化功能减弱,也容易促进湿气生成。除了冰冻啤酒、冻饮等,凉拌生食的蔬菜也会生湿,体质差者应格外注意。凉茶性凉,多喝容易导致脾胃虚寒,从而加重湿气,即便是一些祛湿凉茶也在所难免。尤其是若在饮用凉茶后如果出现无胃口、腹泻等不适,往往意味著脾胃受损,应马上停止饮用。
- 油腻食物
煎炸、烧烤食物虽然好食,但比较油腻、不好消化,食多了容易加重脾胃的负担、促进湿热之邪的生成。
- 辛辣食物
过食辛辣会生内热,而热邪常和湿邪一起「狼狈为奸」,人就容易生病。
以下是一些祛湿方可以在家烹调:
- 淮山芡实薏米汤
材料:淮山20克、芡实15克、炒薏米30克、北芪15克、猪排骨150克。
制法:先用水浸浸淮山,去掉硫黄之味。薏米用锅炒至微黄,排骨洗净斩件,芡实、北芪用清水洗净。将全部材料放进汤煲内,煲一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醒胃、祛湿抗疲劳,尤适宜脾虚湿重、精神不振、大便烂溏者。便秘者不适宜。
- 薏米赤小豆汤
材料:薏米30至50克、赤小豆30至50克。
制法:薏米、赤小豆用清水洗净,放进汤煲内,煲一个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利湿,尤适宜湿久化热、口苦、尿黄、舌苔黄腻者。
- 小米薏米芪莲粥
材料:小米30克、薏米30克、大枣10克、莲子10克、黄芪15克。
制法:将全部材料洗净,放进煲内,煲一个小时,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抽湿、益气。以上所列食材为中年人用量,长者应适当减量。
- 藿香荷花茶
材料:厚朴花10克、荷叶20克、藿香1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放入砂锅,加水煮20分钟,隔渣取汁,作日常茶饮。
功效:能醒脾胃、芳化湿浊,适用于上焦困湿者,常见有口淡、胸闷、头重湿困、舌苔白腻等症状。
- 莲子扁豆祛湿方
材料:莲子(带心)10克、扁豆10克、猪瘦肉150-200克、陈皮1.5克。
制法:所有材料一起煮汤,煮一小时左右,加少许盐,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祛湿、清心火,适用于出现食欲不振、烦躁易怒、大便不畅、舌苔白厚的儿童饮用。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