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湾区|珠江西岸 400、500年间的沧海桑田与建设改造
2024-08-08 14:00
沧海桑田,在大家的认知中,应该最少需要千年变幻吧。然而,在珠江西岸的佛山、顺德、江门、中山、珠海等市,这个巨变仅仅只在400、500年间。而由浅海变湿地、湿地变沙田的过程,其实我们的爷爷辈、父辈大都经历过。
史前的西、北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以狮子洋为界,东部是东江水系冲积的东江三角洲,比较平坦。西部是由北江、西江合力冲积的三角洲,面积要大过东部,但山峦起伏比较多。1.2万年至8千年前的时候,海面的上升,西、北江三角洲的低洼地区遭受海侵,除了一些丘陵,其他大都成了一片汪洋。
原始沼泽难耕种
珠江三角洲的古海湾,分布着很多江河的入海口,在珠江西岸最大的两个水系是西江和北江。两江以三水为顶,向南放射分流。分流的江水穿越古岛之间的台地,缓慢沉积成为沼泽。这些沼泽古人也尝试耕种,然而,这种原始耕种环境恶劣,遇到海潮,常常「波涛溢岸,淹没人舍,荡失苗稼,沉溺舟船」。
筑堤围堰形成浅滩
到了宋代,大量移民南迁,在这些台地、沼泽上人为的修建堤围,束水归槽。让西江、北江的夹杂的泥沙和腐殖物质加速在区域内沉积,也让各个入海口向前延升形成新的浅滩、沙滩,完成浅海向陆地化的初步转变。
宋明间的大开发
过去沧海桑田的转换还有科学的分类:鱼游是海、鹤立是沙、种草后叫下则、种草5、6年后可莳(种植)田的叫做中则,可以用牛耕了就可以拍围成田了。人为极大的加速自然界的变化,在珠江西岸尤为重要,最终形成了今日珠江西岸的陆地。
桑园围建水利
北宋徽宗崇甯、大观年间(1102—1110年),洪水频发,广南路安抚使张朝栋牵头治理,开始了桑园围的建设。此后筑围造田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最高峰的明清时期,各个地区开始联手规划,联手建设,取得了改造自然的巨大成绩。
文:鸿文馆文化工作室、星岛中学学生报《S-FILE》编辑部;图片:星岛图片库
本文由鸿文馆文化工作室供稿,小白杨出版社策划。
相关文章:
- 穿越大湾区|东莞习俗 传统中亦受西风影响?剃头/卖懒/舞麒麟/卖身节/龙舟月/七姐诞
- 穿越大湾区|东莞 岭南文化风情 明清古建筑祠堂林立
- 穿越大湾区|「每10个港人,就有一个东莞籍?」东莞 慈善家 学者
- 穿越大湾区|深圳 古村新貌 中国几十年经济腾飞的缩影
- 穿越大湾区|深圳 风景优美得天独厚 自然山水和海岛
- 穿越大湾区|广州 岭南地区首府枢纽 文化交融的沃土
- 穿越大湾区|广州 2千年商都中轴线 历代名胜古迹
- 穿越大湾区|中山 享地理优势 商业贸易崛起 搅动历史风云
- 穿越大湾区|中山点解旧名「香山」?有咩自然风光?
- 穿越大湾区|广州点解叫「五羊城」? 一千年前系点样?
- 穿越大湾区|认识佛山饮食文化 特色小吃糖水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