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汉贤 - 目标以外 人生以内|谈经论学

2024-05-10 16:05

冯汉贤 - 目标以外 人生以内|谈经论学
冯汉贤 - 目标以外 人生以内|谈经论学

已故传奇篮球明星高比拜仁曾用以下的话来概括其篮球生涯:「那些早起努力的时光,那些熬夜努力的时光,那些当你不想工作、太累、不想强逼自己,但你还是要这么做的时候,这本身就是梦想。这不是目的地,而是旅程。」这位对胜利有无比执着的篮球巨星,认为努力的过程比最终目的地更重要、更梦幻。这不禁让我们问:目的地(目标)与过程,究竟何者更重要?

在学校,我们常跟同学说:做人要有目标!确立自己的目标后,就可以一步步努力实践,过着理想的人生。这种以目标为重的人生哲学,恍似是不证自明的真理。问题是,过度强调目标重要性的论调,是否真的毫无破绽?

《原子习惯》作者James Clear开宗明义指出,只强调目标所产生的问题。第一,赢家和输家拥有同样的目标,因此以有目标的人较易达到成就,似乎并无必然关系;第二,目标的达成只能暂时改变你的生活;第三,目标限制了你的快乐,目标创造了一种「非A则B」的冲突,若未能达到目标而成功,就是失败而令人失望;第四,目标与长期进步互相矛盾,当你的一切努力都聚焦于一个特定目标,达成目标后,还有甚么能推动你前进?Clear认为不应仅强调目标,协助人们建立在过程中持续采取行动的习惯系统也同样重要。

《练习的心境》作者Thomas M. Sterner则尝试以目标与练习作一对比说明,他指出一般人认为目标是甜美,但练习则是苦涩,因此达成目标就像是在承受过一段漫长的痛苦(练习)后才能得到的一点甜。与其折磨自己,他建议应设法将「练习」视为独立存在的活动,以过程导向来与目标导向平衡,练习就变成一件美好的事了。

以上分享,前者指出,别老盯着目标,思考如何建立持久行动的习惯更为重要;后者则点出,除最终目的地之外,沿途的风景、流过的汗水也是构成美好人生的一部分,要珍而重之。

电邮:[email protected]


冯汉贤
作者为中学副校长、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获奖老师、卓师会德育及公民教育范畴召集人。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4年5月10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延伸阅读:

冯汉贤 - 心流与最佳状态|谈经论学

冯汉贤 - 久坐的常态|谈经论学

冯汉贤 - 提升考试力的三点|谈经论学

冯汉贤 - 没了记忆 还剩甚么|谈经论学

冯汉贤 - 坚持与放弃之外一天进一步|谈经论学


--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 https://bit.ly/3uJ3yyF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