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如何成为太空人|星岛教室

2024-02-01 11:57

STEAM|如何成为太空人|星岛教室
STEAM|如何成为太空人|星岛教室

当我知道中国4名太空人︰刘伯明、王亚平、陈冬和张陆会在2023年11月28日访港4天,我真的兴奋难耐,更走到民政谘询中心排队,希望拿到29日大汇演的门票,可惜派完了……我整晚辗转难眠,脑中还产生了一大堆问题,我快要疯了!


4大疑团

不要紧,中国的诺贝尔物理学家李政道曾说:「求学问,先求问,再求学。」每事问才会有好学问,以下问题就紧缠我脑中!

1. 我听说当太空人要长期受训练,其中体能方面的要求特别高,是真的吗?

2. 上次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的周岫彬主任来我校探访时,他说过中国首名太空人杨利伟,在起飞时差点要死,那是甚么一回事?周主任说那是因为「共振」,拿破仑也遇过共振,甚么叫「共振」?还有网上流传杨利伟回地球时嘴角有血,是受了内伤吗?

3. 我看见每次太空人返回地球,总是一大堆救护车冲过去迎接他们,有那么危险吗?只是降落伞着陆而已。还有,都要人扶他们坐下来,连站也站不起来,是降落舱太小,令他们血液不循环吗?

4. 疫情期间,我看见网上说太空人返回地球后,要隔离14天,太空也有新冠病毒吗?

其实,只是起飞和降落已有一大堆问题要解决,我们真是要向中国航天人员致敬!


如何成为太空人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资料,要成为太空人必须「过五关,斩六将」!申请者至少要有硕士学历,年龄介乎25至35岁避免培训后会超龄;除了要有强健体格,更要检查家族病史;另外,「打鼻鼾」的人因为在睡眠时会有窒息风险,故不能入选。

准太空人之后还要接受一系列体能训练,包括离心机及电动秋千等,亦要具有数学、天文和工程学等知识。


极限训练

据媒体报道,准太空人有「5大极限训练」:

1. 超重耐力训练︰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承受相当于8个自己的重量,进行训练;

2. 模拟失重训练︰身穿160多公斤的训练服,持续在水底训练;

3. 飞行程序训练︰熟记上百万字的飞行手册、上千条指令及数百项操作;

4. 头低位卧牀训练︰进入太空时,血液会因为失重而向头部转移,因此他们必须在负6度,即「头低、脚高」卧姿下进行饮食及工作训练,亦会利用转牀变换体位令血液重新分布;

5. 抗疲劳抗寂寞考验︰由于在狭小密闭的隔离舱内连续工作72小时,故须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经过训练后,太空人可随时调节生理时钟,调整心跳速度,在失重下无晕车感,并准确判断方位。


受伤风险

杨利伟在自传《天地九重》中提到,他在「神舟五号」爬升到距离地面30公里时,船体由于物理作用下发生抖动,更引起剧烈的共振,虽然只持续26秒,但足以令他极度不适,甚至有「濒临死亡」的感觉。

物理学上,「共振」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会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共振是常见的现象,为何受过专业训练的杨利伟也难以承受?因为共振是有分等级的,低于20赫兹以下的振动,称为「低频共振」,正正是杨利伟遇到的,对人体伤害性极高。至于嘴角有血,杨利伟指不是受到内伤,而是飞船与大气层摩擦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令他的嘴角被头盔的麦克风刮伤。

其实当返回舱高速进入大气层时,外面温度可高达数千度,对太空人构成极大威胁。1971年6月30日,前苏联「联盟11号」进入大气层时,便因压力阀门被震开,令空气泄漏引致内部迅速减压,3名太空人急性缺氧而死亡。因此当返回舱降落时,你会看见大批搜救队一涌而上,目的是希望能及时协助太空人安全离开返回舱。

至于太空人被医务人员抬着走或坐到椅子上,是因为他们长时间在无重力的环境下,影响了身体机能和肌肉的运动力,强行站立或行走会出现摔倒或骨折的情况。


「复常」过程

太空的物质极其稀薄,加上宇宙射线、太阳光和太阳风离子都非常强烈,细菌或病毒难有生存的机会。不过太空人要回复「正常」生活,必须经历约5个月的3个阶段︰1. 医学隔离期︰太空人首先要进行最少14天医学隔离,除了让他们重新适应地球环境及微生物外,也让身体器官慢慢恢复正常运作。另外,太空人受过宇宙射线的照射,不排除身上的微生物发生基因变异而造成对其他生物不利的异变,所以他们需要待在专门的空间内。

2. 医学疗养期︰经历隔离期后,太空人便进入为期约30天的疗养期,进行有氧运动及相关的身体检查,以便了解及减少他们受到在太空的潜在伤害。

3. 恢复疗养期︰太空人最后要进入约3个月的恢复疗养期,他们的活动范围更大,运动量也会增加,更会进行某些高强度的专项训练,让他们的生理参数恢复到出发前的水准。香港科学馆总馆长李为君曾指,太空人上太空及返回地面时是最危险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丰硕成果,背后有赖很多人员付出及努力,希望年轻一代对航天科技感到兴趣,日后更作出贡献!


小思考,大智慧

1. 共振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相当普遍,但是否对于我们百害而无一利?

2. 太空人抵达太空之后,为甚么脸会变得浮肿,出现所谓的「月亮脸」?


参考答案

1. 共振在工程中是可怕的,但是在生活中也能带来一定好处。例如我们用的微波炉,就是利用微波频率使食物自身的分子活动,从而达到加热效果;另外,磁力共振是一种完全非侵入性的医学检查,它使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创造身体部位的影像,不像X光辐射对人体有负面影响。

2. 正如上文提及是跟太空的微重力环境有关。地球上人类受地心吸力影响,体液会倾向流到下肢。不过太空人抵达太空后,血液及体液会重新分布,上身及面部的体液也会变多,情况跟倒立有点像,令人看起来变得浮肿。


文:中华基督教会协和小学(长沙湾)校长、教育评议会主席蔡世鸿,及中华基督教会协和小学(长沙湾)副校长郑俊杰

本栏逢周四刊登,由教育评议会邀请资深中小学老师、校长及大学讲师撰稿,旨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STEAM学习材料,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将学习融入生活,培养学生的世界观、敏锐的触觉、积极学习的态度。

延伸阅读:

迷信的孔子?祭之以礼的高尚情操|星岛教室

STEAM|橙皮和白醋清洁家居更环保|星岛教室

中国历史|秦朝兵马俑的历史意义与艺术工艺|秦始皇

穿着小技巧 助抵御寒冬|星岛教室

汇聚百家的「稷下学宫」|星岛教室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