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秦朝兵马俑的历史意义与艺术工艺|秦始皇

2024-01-22 11:44

中国历史|秦朝兵马俑的历史意义与艺术工艺|秦始皇
中国历史|秦朝兵马俑的历史意义与艺术工艺|秦始皇

历尽沧桑的嬴政终于得偿所愿,一统六国,自诩为始皇帝。站在广袤的帝国之巅,放眼尽是泱泱大国。然而,纵使成就旷世功业,却终究敌不过光阴的流逝。人生苦短,秦始皇不欲孤独地步入黄泉。于是,秦始皇决定建造一座前所未有的陵墓,带着陪伴其横扫天下的千军万马,以前无古人的最高规格殉葬。壮观的陵墓中,无数的兵马俑悄然排列,彷佛这支骠悍的虎狼之师,一直守护着皇帝的陵墓,默默地听从着他的指挥。

世人往往对兵马俑充满遐想。
世人往往对兵马俑充满遐想。
真实的兵马俑又有何历史意义?
真实的兵马俑又有何历史意义?
为何秦始皇要制造兵马俑?
为何秦始皇要制造兵马俑?
究其原因,兵马俑体现了自殷商以来的葬礼传统。
究其原因,兵马俑体现了自殷商以来的葬礼传统。
自殷商起,中原已重视丧葬。
自殷商起,中原已重视丧葬。
丧葬仪式有不同规定。
丧葬仪式有不同规定。


兵马俑制造缘由

世人往往对兵马俑充满遐想,电影《盗墓迷城3》就将兵马俑想像成可以召唤死者和复活亡魂的神秘军团。然而,真实的兵马俑又有何历史意义?何以秦始皇要大费周章兴建兵马俑?究其渊源,秦始皇的兵马俑体现了自殷商以来古老的葬礼传统。

中原文化自殷商肇始便重视丧葬,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以至不同性别的人,在丧葬礼仪中都有不同的规定,举凡棺椁大小、尺寸、用料与数量,种种细节都依据亡者贵贱而有等级森严的划分。然而,春秋战国时代正值诸侯割据、周礼不行之乱世,各国普遍出现「越礼」现象,诸侯国君纷纷以各种浮夸厚葬作为国力强盛的象徵。秦始皇自视为千古一帝,其陵墓规模自然要彰显其至高无上的权力,而雄伟壮观的兵马俑亦是其神圣地位的象徵。


从人殉到陶俑

何谓「俑」?俑,即人偶,自商代后期古代丧葬中普遍出现的陪葬品,其意义相当于活人殉葬的替代。古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只是另徙他方继续生活,故此丧葬都习惯将死者生前所用器物随葬,旨在让死者到达彼岸仍能维持往时生活。而当部落、氏族首领去世,都会为其厚葬,随葬的物品越发丰盛,甚至出现人殉,即以活人为随葬品为其主人殉葬。最早期的人殉多为幼儿为成人殉死、女子为男子从葬;而到商代晚期更是到达颠峰,往往可考之墓,其家世显赫者,几乎皆可见人殉踪迹。

嬴政要其千军万马随己下葬无疑是不太可能,活埋军队亦只有生灵涂炭,更不利国防。但一统天下、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的君王当然不能孤身上路,于是令其工匠以陶泥建造史无前例的七千多个兵马俑,其大小、外形都与真人真马无异,与驷马战车并列成空前磅礴的虎狼之师,随始皇帝同步踏入阴间,继续率领万马千军统领四方。如此看来,始皇帝愿意以陶俑替代人殉,可谓文明进步。

人偶是商代后期开始,丧葬中的常见陪葬品。
人偶是商代后期开始,丧葬中的常见陪葬品。
在殉葬之中,人偶相当于活人的替代。
在殉葬之中,人偶相当于活人的替代。
古代有人殉。
古代有人殉。
商代晚期是人殉的颠峰。
商代晚期是人殉的颠峰。
不过,秦始皇要千军万马殉葬是不太可能的。
不过,秦始皇要千军万马殉葬是不太可能的。
于是秦始皇命令工匠建造兵马俑。
于是秦始皇命令工匠建造兵马俑。


兵马俑的鬼斧神工

随葬的七千多个兵马俑,每一个都栩栩如生,而且所有将士的外貌都独一无二,其工艺水平亦令人为之赞叹。兵马俑所用陶俑技术讲究,较过往夏商周以至春秋战国时代均见长足进步。

据学者研究,相较于秦代以前的陶俑以手塑成形,兵马俑率先采用了模具技术,而且因应陶俑图案要求不一,先制成质地较粗的背料,然后再于其表层进一步加工,刻画细腻而复杂多变的细节图案,当中运用到渗杂细沙的黏泥确保材料光滑整洁,足够二次覆泥反覆仔细雕刻,制成立体而精致的模型,如于俑之面部雕刻出胡须、头发、五官等细节,其深浅、大小、厚薄不一,才令每个士兵都维妙维肖。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曾经与中国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专家合作,利用3D模型,测量其面部特徵,发现每个兵马俑的耳朵都独一无二,从而得出结论︰兵马俑似乎是根据每一个真实的士兵形象为原型塑造而成,换言之,七千个兵马俑,皆出自七千名真实的秦代将士。


彩绘工艺新尝试

除制陶的技术突破,兵马俑亦体现出秦帝国彩绘工艺的崭新尝试。今日观察兵马俑,如非近距离端详,予人的印象往往都是看似灰头土脸、姿态呆板而缺乏生机。然而,这绝非兵马俑甫出土之际的原貌。实际上,兵马俑出土之际仍保留原有颜色,但毕竟长埋地底二千年,原有颜色接触空气后迅速氧化,仅剩面无血色的泥土身躯。为求像真,当初秦代工匠在彩绘装饰上亦显得一丝不苟。工匠会先在表面抹光或打磨处理,再涂上生漆作为底层,然后再涂上矿物颜料。秦代采用的颜色殊不单调,相较于前代发掘出更丰富的色彩原料,运用了丹沙、铅丹、赭石、雌黄等原料,而发展出不同层次的颜色,单单红色已可划分朱红、粉红、枣红和橘红。再配以黄、黑、白、赭各色,工匠仔细地在不同部位按其实际颜色敷设,运用的颜料厚度与层次不一,如陶俑的铠甲、战袍与陶马的躯干多为一层或两层;而陶俑面部、手、脚等皮肤外露的部位则多达三至四层,务求每一个陶俑都能够活灵活现,而整体尽显庄重严整之势。

时至今日,兵马俑依然是世界奇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一。然而,此重要的出土发现却鲜有任何文献资料记载。除了历史文献资料,考古出土文物亦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材料。藉着考古出土发现,除了可看到秦始皇对自己超然地位的永恒追求,亦可看到以陶俑代人殉的文明进步,以及秦人工艺的领先。


历史思与行

  1. 秦始皇的兵马俑如何反映当时的丧葬文化?
  2. 兵马俑在工艺技术方面,有甚么独特之处?
  3. 秦朝的艺术和技术成就,对今天有何启示?
  4. 现代社会应如何保护和传承这样的文化遗产?


兵马俑制作工艺

  • 步骤一:制成质地较粗的陶泥
  • 步骤二:表层二次覆泥加工,刻画细节
  • 步骤三:涂上天然生漆
  • 步骤四:涂上各色矿物颜料︰红、黄、黑、白、赭、中国紫


本栏逢周一刊登,由教育评议会邀请资深中小学老师及校长撰稿,以趣味手法,透过中国朝代的重要事件、史地、器物及人物,甚至朝代人物之超越时空故事,引发读者对历史的认识及兴趣。

文:陈梓俊中华基督教会基新中学中国历史科老师

延伸阅读:

穿着小技巧 助抵御寒冬|星岛教室

汇聚百家的「稷下学宫」|星岛教室

「甜蜜」有趣科学|星岛教室

西周衰亡是红颜祸水?|星岛教室

无人机、AI、ChatGPT交融 创造教育无限可能|星岛教室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