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咏仪 - 「心肺复苏法及去颤法」教育计划|教评心思

2023-12-15 14:49

潘咏仪 - 「心肺复苏法及去颤法」教育计划|教评心思
潘咏仪 - 「心肺复苏法及去颤法」教育计划|教评心思

自2019年开始,我校选读生物科的中四学生,都会参加由香港东北扶轮社赞助、圣约翰救护机构导师教授的「心肺复苏法及去颤法」教育计划。这个计划为时6小时,包括理论课、实习课及考核。参加计划之初,我纯粹觉得修读生物的同学对人体结构及系统有基本认识,而这个训练又扣连课程,课堂内作全方位学习,巩固所学,加上救急扶危,意义重大,何乐而不为?

这个学年已是我校第4年参加「心肺复苏法及去颤法」教育计划,我在启动礼上,对赞助机构已说了3年的谢辞,要说第4次,内容恐怕也要重复了。正当我踌躇要说怎样的谢辞,才显得真诚及带来新意时,灵机一触,想起了每年应届毕业生在申请大学联合招生计划时所提交的「学习历程档案」,决定与其由我代同学说,倒不如让曾经受惠的学生自己说。

我翻看了刚毕业而在3年前参加了计划的学生「学习历程档案」,大喜过望。我发现在他们多姿多采的校园生活中,这看似短暂的6个小时「教育计划」,带给学生的启发与裨益,远超我的想像。

所有曾经参加计划的学员都把经历写在档案中,认为课程令他们建立使用去颤器的信心,掌握了尽早拯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技巧,这类回应是意料中事;也有不少学员表示在接受训练后,明白到急救的重要性及能拯救性命的满足感,启发了将来投身医护的职志;而最令我喜出望外的,是不少学生认为通过学习急救,让他们领悟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从此更加珍惜生命,活在当下,对生命常存热爱。

我也非常感恩,过去4年,各界跨过疫境、历过经济不景,但社会上仍有不少有心人,愿意慷慨解囊,为拯救生命的教育作出贡献;而这个「心肺复苏法及去颤法」教育计划,带给学子的不止是急救的硬知识,更是生命教育、生涯探索及品格塑造的一节成长课。


潘咏仪
作者为元朗公立中学校友会邓兆棠中学校长、教育评议会执委。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12月15日教育版专栏「教评心思」。

延伸阅读:

郑家宝 - 真实与虚幻|教评心思

陈玉燕 - 印象重庆|教评心思

尹淑芬 - 双重特殊资优儿|教评心思

陈月平 - 无限风光在险峰|教评心思

陈月平 - 诗在、书在,你心中的长安就在|教评心思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