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 | 读李绅《悯农》 了解诗人眼中的农夫

2023-12-04 14:00

李绅《悯农》

俗语云「民以食为天」,无论在甚么年代甚么地方,吃饭决定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一环。我们现在进食的米饭,都是由农场供应,然后运往超市发售。然而在工业科技未成熟的古代,每颗米的诞生都是由农夫辛勤耕种而来,皆因他们风雨不改的劳动,我们才得以丰衣足食。齐来看《悯农》,一起了解诗人眼中的农夫。

《悯农》 李绅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1. 日当午:太阳曝晒在头顶的正午,是很热的时候。
  2. 餐:饭食、粮食。
  3. 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

诗词赏析

烈日当空的中午,耕作了一上午的农民没有休息,依然在田里干活。他们用沉重的锄头,除掉多馀的禾苗和杂草。一滴滴的汗珠从他们的脸上落在禾苗下面火热的土地上,也湿透了衣衫。 民以食为天,无论是高官厚禄的官员、衣食无忧的知识阶层,或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各种行业的劳动者,对每一个人来说,「盘中餐」难道不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吗?可是,又有谁在食用美食或粗茶淡饭的时候,想到上面所描绘出的那样一副画图呢?谁能把一口口吃下去的饭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呢?

大米从播种到成为一粒粒白米:

米饭得来不易。
米饭得来不易。
5月份播种下种,图为现代水稻直播机。(农机1688网图片)
5月份播种下种,图为现代水稻直播机。(农机1688网图片)
6月移植拔秧苗插秧,
6月移植拔秧苗插秧,
7、8、9月份管理稻米,
7、8、9月份管理稻米,
10月份收割。
10月份收割。
然后脱粒、
然后脱粒、
晾晒,
晾晒,
最后去杂、加工。
最后去杂、加工。

广袤的亿万亩土地上啊,有多少农民,他们无论严寒酷暑,风霜雨雪,终年辛勤劳动着耕耘着。那一粒一粒的粮食,都是这些生活最艰难、工作最艰辛的农民们用劳动换来的啊!
诗人将最平常、最熟悉,甚至大家最熟视无睹的事情,用「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这样最平常的词语,揭示出最深刻的道理,这是为甚么呢?

大家用餐的时间记得想起「粒粒皆辛苦」,珍惜食物。
大家用餐的时间记得想起「粒粒皆辛苦」,珍惜食物。

诗词小知识
古语有云,读书人应当有「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志向,因此历朝历代的文人,即使不是做官,也有不少人抱有关注社会民生的情怀。诗人李绅以细微入手,从我们常吃的米饭联系到辛勤耕作的农夫,用诗作歌颂他们的付出。除了《悯农》外,李绅还写了另一首《悯农二首》:

《悯农二首》李绅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意思是,农夫在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有丰富的收成。满目所见,四周都是长满农作物的田地,可惜还常听到农夫惨被饿死。
这诗更是悲悯辛劳的农夫,为我们提供了长年饱肚的粮食,但他们只得到卑微的待遇,甚至养不活自己。我们怎能不感恩!不珍惜眼前的丰衣足食!

延伸阅读:李梦 - 穿行古今 画说唐诗|在岛上读书

本文改写节录自

  • 《诗词之美带你读 第1册》 
《诗词之美带你读 第1册》
《诗词之美带你读 第1册》

文:星岛中学学生报《S-FILE》编辑部、鸿文馆文化工作室;图:星岛图片库、网上图片

相关文章:

订阅《星岛校园报》连环送学习天书及网上练习,立即浏览了解详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