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贤 - 文史互见|青史札记

2023-10-27 15:29

不久之前,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在香港上映,电影以高适为主角,讲述了安史之乱前后盛唐诗人的故事,引起不少讨论。文学作品不但具有文学价值,亦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大助力。

诗人以诗闻名,其生平和作品息息相关,时代背景与其人其作品相辅相成,不可忽略。以三曹为例,曹操、曹丕及曹植3人的作品,不但反映了自身的心态,也是立体地呈现了汉末到魏的风貌。曹操《薤露行》将何进到董卓的乱事化成乐府,《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则展示其雄心壮志。曹丕及曹植诗文多有论及兄弟情,从「兄弟共行游,驱车出西城」,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不论是真情还是假意,兄弟因争权夺势而反目,亦是令人欷歔。

即使主要是因事功而名流青史的人物,其诗文亦往往反映他们的心态。明代名臣于谦在皇帝被俘的情况下,力排众议坚守北京,成功抵御蒙古瓦剌的入侵,避免明朝落得如宋朝般南迁的命运,但最后却被奸臣所害,含冤处死。其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正正反映其坚毅及勇气,更恰巧像其一生写照。

中学课程中的不少篇章,也展示着文学和历史的连结。如文凭试12篇范文中,诸葛亮的《出师表》、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到林觉民的《与妻诀别书》、左传中的《曹刿论战》。选择这些篇章的原因,正是因为教育工作者期望学生在学习中文之馀,也可以对中国历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艺术创作往往会流露作者情感,时代背景也会跃然纸上。所以研习历史时,也不妨多留意相关历史人物的诗词作品,以得到一个更立体的时代与人物。


周正贤
作者为青年史学家年奖2019得主,国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组成员,现就读香港大学法律学院。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10月27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延伸阅读:

张玮宗 - 清遗民与香港中文教育|青史札记

周正贤 - 画中又有话?|青史札记

张玮宗 - 可敬可畏的大自然|青史札记

周正贤 - 大学之道|青史札记

张玮宗 - 历史带给我甚么|青史札记


订阅《星岛校园报》连环送学习天书及网上练习,立即浏览了解详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