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善挥 - 绘本里的生死教育:爱己爱人,感恩惜福|学友智库

2023-10-24 16:40

很多人都忌讳谈论死亡。然而,死亡好像很遥远,却又与我们近在咫尺。因此,与孩子谈生死是极为重要。通过生死教育,学生能理解生命限制,学会珍惜生命。值得注意的是,事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做好课前规划与课后跟进是重要一环。这次,笔者运用绘本引导初中学生深思死亡,学习爱己爱人、感恩惜福。

开始时,我问:「如身边人突然消失,你有何感受?」学生异口同声表示伤心且难以接受。然而,我们应如何梳理此等情绪?这正是本课焦点。于是,我们便一起走进詹迪薾的绘本世界:《Dear和你在一起》(故事讲述妻子玛丽逝世后,丈夫乔治重游昔日与她把臂同游的地方,缅怀所爱),代入角色,开展一场生死教育之旅。

绘本呈现的是亡妻玛丽的视角,其灵魂随丈夫踪迹,走遍很多似曾相识的景点。她不明白丈夫为何购买鲜花并游走不同地方。这正好给予空间,让学生代入丈夫角色,通过不同联想,解答亡妻疑惑,例如「这是我和你求婚的地方,那时你感动得哭起来」、「这是你最爱的博物馆」、「你总是坐在长椅上挨着我的肩膊静静地观赏日落」。从中,大家都明白在世者的伤感来源:昔日彼此的美好回忆及情分。

此时,我便分享自身经验:挚友离世。学生很好奇地问我:「你会伤心吗?」「你怎样忘记伤痛?」我告诉他们好友逝世前给我的说话:「请努力追梦!」这说明往生者希望我们幸福,替他们好好感受美好世界。

听后,他们都有所感悟,并按图想像,代入丈夫角色撰写书信,告诉亡妻自己会好好活下去的承诺。

从习作表现,我发现孩子都能理解生命有限、至亲逝世的伤痛。课题沉重,却能提醒我们死亡随时来袭,每人须及时爱惜至亲,于彼此生命中留下美好足印。在离别时,我们便不再遗憾。电邮:[email protected]


吴善挥
本栏由学友社学友智库专家及嘉宾轮流撰文,交流学与教经验;本文作者为中学中国语文科教师。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10月24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延伸阅读:

梁丽婵 - 寻觅中华龙(5)|学友智库

陈月平 - 当否|学友智库

潘晨健 - 公民科的自主学与教策略|学友智库

梁丽婵 - 寻觅中华龙(4)|学友智库

方富正 - 新学年建立习惯 提升生活掌控感|学友智库


订阅《星岛校园报》连环送学习天书及网上练习,立即浏览了解详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