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育儿|透过游戏表达情感 治疗师:游戏是孩子的语言

2022-02-21 19:05

「你用了甚么魔法,让我的孩子改变了?」记得是在数年前,一位5岁孩子的妈妈跟我说过的话,我不时还在思考著。是甚么魔法能让这位孩子由安静退缩,变得活泼爱笑,主动举手回答老师问题? 如果真有这种魔法,游戏或许就是答案,而魔法师想必是孩子自己。孩子在游戏治疗中,透过自主的玩耍,认识及确立自己,实现自己的能力,发掘潜能和创意,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孩子就如故事中的勇者一样,在游戏室里储够了魔力,去到日常生活就挥洒自如,表现真正的自己。


游戏是孩子的语言

「玩具是孩子的文字,游戏是孩子的语言。」玩是孩子的天性,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游戏是自愿性的,并不为达到什么目的。但孩子却可以透过自由自在的玩耍去表达,去学习,去理解,去发掘。孩子的「说话」被聆听,被明白,被了解,心中的困扰,例如:父母是否爱我、自己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干、情绪是否可以被掌握等等便能解开。曾经有位学生,每次来到游戏室,都会重重覆覆地玩排列动物的游戏,将它们由大排到细、或相同的排在一起,然后又用新的方式排列。孩子在这过程中透过玩具诉说著自己与身边的人离离合合,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再重新定义自己在关系中的价值。因为孩子的游戏被接纳(治疗师没有嫌弃他的重重覆覆),被明白(治疗师理解他玩耍的内容),孩子便很安心地用玩来「说」出他的困扰,让自己找到一个出口。家长也可多尝试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游戏。


游戏是情感的出口

在电影《在晴朗的一天出发》(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中,美国著名儿童节目主持---费廸‧罗杰斯(Fred Rogers),有句名言「凡可以被提及的事都可以被应付的」。当情感变得可以被表达,情绪就可以被处理。在我们的成长中,有很多的感受都被埋藏,不能表达。从小就不可以哭,不可以生气、不可以害怕,到长大后渐渐跟我们的情感疏远了,更不懂处理。然而,孩子在游戏中尝试与这些情绪接触。回忆小时候,我最喜欢和哥哥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投射在熊熊、狗仔(毛公仔的名称) 中。当时当然不知道那种玩完舒服的感觉便是现今常说的「疗愈」。在玩的过程中,情绪可以表达出来,无论是愤怒或是害怕,情绪亦比较容易被接纳,成为了一个出口。很常会听到家长叫孩子不可以生气、害怕或太兴奋等等,因为生气会打人,害怕会退缩,乐极会生悲。有看过《反转脑朋友》的人,便知道情绪是与生俱来,不能抗拒。情绪和行为应被分开来看,而不是以为抑压了情绪便没事。一个人真正需要的是认识这些情绪,接纳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不用害怕这些情绪的出现,然后才有管理这些感受的能力。


游戏治疗师的意义

游戏有自愈的能力,你可能会问:「那让孩子自由玩耍,是否就可以解决问题?」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挑战和带著自身的盲点。在专业辅导的基础下,游戏治疗师应受过相关训练,有能力在治疗中营造接纳关怀理解的环境,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困难和寻找解决的方法。游戏治疗协会(香港)认为游戏治疗师应具备辅导学相关的硕士学历,同时受过相当时数的游戏治疗训练和实习,才有能力有效地在游戏治疗中帮助孩子。市面上有太多服务提供者,家长在查询游戏治疗服务时,应留意治疗师的背景及认证而作选择。


以上资料由游戏治疗协会(香港)总干事、注册辅导心理学家及认证游戏治疗师魏威丽(Lilli)提供。

@2022 Healthy Seed
慈慧幼苗授权转载


立即下载 | 全新《星岛头条》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