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可以怪责父母吗?

2022-04-05 11:47

育儿的信念、习惯、做法往往代代相传,父母不自觉把从原生家庭经验到的复制到现在的家庭,又或者坚决不重复原生家庭的做法,凡事相反。无论是哪一种立场,似乎做父母的都无可避免需要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故事,整理一下与父亲、母亲的相处模式和片段。有趣的是,笔者留意到许多成年人对于表达对父母不满的部分都感到自责: 

「好似好衰咁,佢哋自己成长的家庭都唔好,无人教佢哋。」

「我已经消化咗,无乜感受,向前看啦。」

「我无嬲佢,佢已经尽咗力,我好尊敬佢。」


亲子关系界綫

因为未回顾已经下结论和落闸,令到之后的整理和学习难以展开。这部分的防衞模式,笔者认为与文化有关,西方国家的亲子关系界綫(boundary)比较明显,子女成年后通常离开原生家庭到其他地方居住和工作,强调个体和自主性;反观中国文化的家庭观强调孝道和忠诚(loyalty),「界綫」好像疏离的代名词,「黏融」却像亲密感的表现,个人是家庭的延伸。这里无意比较哪种模式较为优胜,只是希望为这议题建立更容易明白的基础。

面对案主这类回应,笔者通常会尝试引导他们看到,回顾父母育养他们的模式、长处和限制,并不是要评核甚至怪责父母,我们知道父母可能已经尽力了,在他们的限制中(如:工作、体力、知识、经济条件等)付上最大努力去育养孩子,交出了七十分的成绩,然而,当时我们成长阶段所需要的,可能是九十分的帮助才能成就,不论是学业上的帮助、情感上的支援,还是时间上的陪伴。

回顾和检视为的往往是案主自己:我们才是这些讨论中的主角,我们想更了解自己在原生家庭所经验到的,而这样的讨论无可避免会谈及父母,包括他们的做法,例如那些增加我们自信、安全感的片段,那些影响我们将来处理情绪、纷争的应对等。


放下不必要自责

如果我们可以放下「怪责父母」的不必要自责,相信我们所认知到的原生家庭影响必然更加全面、立体,收获更加丰富。而有了这些认知,夫妻亦可以互相沟通自身于原生家庭的发现,增加彼此谅解,在育儿时也会更明白对方的信念和价值观,互相补位,那么孩子经验到的育养模式自然更为一致,以及有效。


文︰Kelly妈妈

(80后婚姻及家庭治疗师,两个孩子的妈妈。)

电邮︰[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4月4日教育版「小手牵大手」。


延伸阅读:

亲子育儿|妈咪,我要同你结婚

亲子育儿|留意太乖的孩子 为何太早压抑本我?

亲子育儿|3岁定80? 认识决定性格的关键因素

家庭关系|从夫妻到新手父母 如何兼顾育儿与伴侣关系

子女不符父母期望? 家庭治疗师:家长不应过于自责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