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札记|画地不可为牢

2021-10-08 12:50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现代的世界版图由一个个国家组成,大多国家之中的省份地区城市划分明确,彷佛没有一丝破绽,很容易令人有自古以来都是如此的错觉。但如果抱着这样的想法研究历史,很容易便会画地为牢,陷入盲点而不自觉,难以研习未有现在民族国家之前的历史。

在现代国家兴起之前,其实不同帝国乃至民族的边界往往不太明确。游牧民族四处放牧,逐水草而居,即使有一定的领土范围,也没有确确实实的边界。帝国、皇朝或王国,各国之间也征伐无常,土地不断易手,更有藩属国、从属国等介乎领土与非领土之间的概念,令国界不似现代般一清二楚。

以中亚地区为例,目前我们认识的中亚五国,其实是源自当年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并非完全按照历史及民族边界划分。当我们研习中亚历史时,就会发现当地的民族宗教成分复杂,远超国界所能划分。古时当地活跃的粟特、突厥等不同群体往往横跨整个地区,若以现时的国家划分,实在难以归类。就算是固定在一个地方的政权,例如布哈拉汗国,因为民族迁徙、政治文化等因素,也难以直接和现代布哈拉这个城市相提并论。

纵然研读之国家或地区有明确边界,但若视野过于狭窄,局限于一国一隅之观点,便会因小失大,忽略历史之全貌。如清史研究,若只以传统中国皇朝之角度考虑其民族政策,便会错失清朝皇帝以外族身分入主中原,同时作为蒙古、西藏等部族之共主的角色。更甚者,如果只以自身民族或国家之角度思考,更可能会轻视其他族群之文明及规模。如日本史长期以大和民族为本位思考,轻易认定本州北部及虾夷地的阿伊努族为蛮夷,忽略这些日本原住民的独特文化,令他们的文化语言及史料濒临消失。

既然以地理为单位作研究有先入为主之弊,那是否代表我们不需要地域史、国别史呢?当然并非如此。地域史、国别史自然要继续存在,要做的是改变思维,多从不同角度出发。正如王赓武教授于首次名家讲座所说,在全球化之下,一定要将各方面的想法和角度,细心去研究分析,才能更透彻了解一个地方,甚至全球的历史。肺腑之言,值得我们谨记。

周正贤
作者为青年史学家年奖2019得主,国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组成员,现就读香港大学法律学院。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10月8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