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育儿】「竞争文化」的反思

2020-11-30 17:03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竞争」一词似乎已成为褒义词;「良性竞争」是好,「具有竞争力」更好。是的,「竞争」给予人力量,让人有动力;「竞争」令人勤奋上进,令社会不断进步。我们的教育就是「竞争文化」,分数名次意味「竞争」;各类型大小比赛是「竞争」;面试考试统统都是「竞争」。我们从小到大就把「竞争」看成理所当然,人之常情的好事,而鼓励和推行「竞争」一点也不困难,人性嘛,就是需要存在感、认同感、自豪感和优越感,人类要这些感觉,就会自然而然形成市场。

我并不反对「竞争」,可是「竞争」不一定,也不可能是唯一启动动力的引擎;说白一点,「竞争」就是「看!我比你们都好」的低层次意识;整个活动游戏,若有一百个人参加的话,只有一个人最开心,几个人开心,其馀九十多个人该不会太开心,甚至会有人感到难过……我并不认为「竞争」需要淘汰,只是偶尔会想:除了「竞争」完又「竞争」,我们还有其他「引擎」可以启动吗?现在许多人都在说层次较高的「Together is better」了,你、我、他再没有谁是胜利者,因为人人都可以是赢家。

最近和一位对教育非常有心的校长谈天,他说到「教育2030」的「Well-being」计画,让我见到希望,但愿这个教育改革的焦点,真的会由只顾学术的「竞争文化」教育,朝向追求文明该有的层次——大爱和贡献。

今天所说的「竞争」和学英文有何关系?香港孩子是以「竞争」来学英语的;默书、测验、校内校外考试、比赛等都是「竞争」,英语是语言,语言是艺术,有框架下的文章、故事、诗歌,都难以看到艺术价值。

「竞争」不是鼓励和推动学习的唯一方法,「team projects」、「volunteering works」等更能带来「人人都是赢家」的教育层次。

陈东红 
作者拥有十多年英语教育出版经验,曾参与英文学生刊物创刊工作及出版英语儿童书籍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11月23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