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育儿】有没有我
2020-10-15 12:10
有朋友慨叹自从婚后便被冠以夫姓,自己的存在感已开始模糊;当向别人介绍自己时会请别人以太太相称,彷佛是依附在另一个人的身后。随着时间流逝,发觉所煮的食物,不经不觉间也是迁就孩子或丈夫的口味,「但求家人们喜欢」,便是生活大小事情的指标。要带孩子的妇女,更要放下身段;不但只能穿T恤牛仔裤等简单装束以方便起行,连浅色衣服也不在考虑之列,生怕弄脏了难以清洗。
男士亦然,婚后家庭负担较重,以往可以裸辞的勇气不复再。在疫情的影响下,更担心若收入减少,便会令家人的生活质素下降。公馀也要帮忙处理孩子的功课和照顾等事情,更遑论相约三五知己吃喝玩乐了。简单如购物选择或装修要求都不能随心所欲,也要顾及实际的需要及另一半的喜好。
在人际关系中,需要互相迁就及因应阶段性需要(凑小孩)而稍作牺牲是在所难免,也不是已婚人士独有;只是婚后较为明显及埋身而已。过程中,应彼此尊重及协商;但很多时,为了不要让别人失望,或对方太强势,有些人未经协商这步骤便妥协。虽然偶然一次放弃发言权,会有点勉强和不快,但很快便可以复原;若这关系持续且一面倒,就会积压情绪、疲于奔命或演变成抑郁。
很多时有持续情绪困扰的人,会以受害者的姿态出现,是对方的要求难以抗拒、说话的语气及内容令他受伤害等。须知道,别人怎样说话,我们没法控制,但如何回应却可以控制。犹记得有位朋友,婚后育有三名孩子,与奶奶同住。在没有佣人协助下,要照顾家中老幼已不容易;再加上她有一份全职工作,还要满足丈夫三餸一汤的要求,真是能人所不能。每当我们相约聚餐,她还得先处理好晚膳安排,方能赴约。后来得知她患有长期抑郁,未达退休之年已香消玉殒。
能活得自在和快乐,需要好好学习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互动中,先划出适当的界綫,保护自己之馀,也让别人学习尊重。另外,除了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要求,也可主动并合理地回应。唯有先取回自己的人生发球权,在不合理的情况下敢于说「不 」,并理性和平地协商,才能忠于自己、寻回自我。
朱少萍
本栏由基督教宣道会北角堂家庭服务中心社工及辅导员轮流执笔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10月6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