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育儿】五大招数 化解孩子自我中心的行为
2020-09-17 12:17
很多家长都会认为两岁左右的孩子犹如「小大人」般,对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意见和要求,甚至拒绝听从家长的解释或劝告,家长一旦否定或制止孩子的行为,他便大发脾气,而令家长摸不著头脑,究竟家长要顺服孩子?还是跟他争持下去说道理?希望以下内容能给予家长一些启发。
孩子处于自我中心阶段
约两岁的孩子事事要做「话事人」,也就是我们常说──孩子正处于Trouble Two(顽劣两岁)的阶段。不少正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都会出现一些令家长不明所以的「非理性的执著行为」。孩子自我中心,事事从「我」出发,不会理会「我」以外的客观环境或其他人的需要,甚至不知就里地为坚持而坚持,想像自己好像成人般,可以控制自己和周围环境的事物,以致出现「我要这样做」,或喜欢跟父母「唱反调」。加上,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固执,不想受到父母的管束,都容易出现这种固执的行为表现。
家长5大处理方案
当孩子出现自我和反叛行为,家长须先了解背后的原因,并运用正面的方法去处理,从而改善孩子的行为表现。
1. 孩子好奇心重,喜欢探索。在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上,家长不妨由孩子作主,例如:孩子喜欢自己穿鞋子,在不赶时间的大前题下,不妨让孩子自己尝试二选一;家长想增加孩子的成功感,初时可以给孩子自己穿著直接套入的鞋子作练习,然后将难度慢慢提升,让他自己穿著凉鞋或有魔术贴的鞋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亦可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例如:给孩子一条小毛巾抹枱,完成后即时给他具体地赞赏,以增强他做好行为的机会。
2. 许多时候,家长会觉得自己的选择会比孩子优胜,然而这并不是定律,孩子的选择可能是可行,以及配合他的实际需要的。当孩子想作主时,家长宜「停一停,想一想」,看看孩子的选择是否合理。家长宜与孩子多沟通,让他明白家长是讲道理的人,这样亦有助建立融洽互信的亲子关系。
3. 家长要求孩子做某些事情时,须留意自己的表达技巧,例如:天气冷,父母想孩子穿外套,就不宜用「徵求」孩子同意的表达方式:「穿外套啦,好不好呀?」,反而直接了当的跟孩子说:「天气凉了,要穿外套了。」如果孩子拒绝,家长可以在一个有限度的情况下让他选择:「你想穿红色外套?还是绿色外套?」孩子觉得有选择馀地,便会较容易听从父母的指令。
4. 若孩子因为坚持己见而影响他人时,家长需要订定清晰要求。与此同时,如果孩子作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危险行为,家长必须要即时制止。假如孩子发脾气,家长无须责难他,不妨让他在一个安全的角落哭闹,待他情绪平伏后,递一张纸巾给他抹眼泪,再请他将纸巾掉入垃圾桶内,然后称赞他自己扔垃圾的好行为便可以了,因为孩子刚才发脾气而令家长不悦,他也感到没趣,当他情绪平伏后,家长借机赞赏他,正是给他一个下台阶,及后再跟他说道理,孩子会比较容易入耳。
5. 孩子的倔强亦可能源于家长的固执性格,令孩子东施效颦,所以家长须以身作则,多留意自己平日的言行举止。身教言教,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重要一环。
总括而言,家长要明白和体谅孩子正处于自我阶段,未必会考虑身边人或环境的实际需要。家长尝试适度放手,让孩子作有限度的选择,加上家长恰当的表达方式跟孩子沟通,他会较乐于听从家长的说话,从中亦有助提升亲子关系。
以上资料由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资深注册社工)李淑辉提供
©2020 Healthy Seed Limited 慈慧幼苗授权转载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