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选高才符港需要 做好配套助落户生根

2024-08-16 00:00

本港各行各业人才不足,当局自2022年底推出多项输入人才计划,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批出近20万宗申请,当中逾7万宗为高才通计划,目前有逾13万各类人才抵港,同时携同12万名伴侣和子女随行。有组织早前向携子女来港的人才家庭进行问卷调查,透过查询其就业、居住、子女教育和经济状况,了解其抵埗后在融入香港生活时遇到甚么问题,而调查结果将有助当局在检讨相关人才计划时作出甚么优化措施,让政策更趋完善。
适时优化措施减人才职位错配

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和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上月向来港人才发出问卷,72%回覆者是通过高才通计划来港,约18%是循优才计划来港。调查结果显示,人才从事金融业最多(占22%),其次分别是创科(占18%)、商贸专业服务(占11%)、创业(占7.2%),另有22%人暂时未有工作。来港人才的子女大多是在津贴中小学就读,其次是直资中小学和国际学校。

当局当初推出多项抢人才计划,目标是每年吸引3.5万名人才来港,在不足两年便成功罗致13万人,明显超额完成,相信这与高才通B类人才申请门槛相对宽松有关,令获批的高才通人数占了各项人才计划35%。疫后人才短缺,港府为了跟各国抢人才,只要是在世界百强大学毕业的均是被罗致对象,故不少刚毕业的名校大学生也轻易获批签证,来港后才慢慢找工作,跟其他人才计划要先获港企聘用才批签证的做法有所不同,这亦解释为何有22%高才暂时未有工作的原因。

尽管很多高才集中从事金融业,但其实香港不乏金融人才,加上近几年港股吹淡风,连续4年表现跑输环球大市,交投萎缩,新股IPO宗数和集资额规模减少,今年上半年集资额按年跌32%至121亿元,全球排名跌至第10,跑输印度、沙特阿拉伯等新兴市场,令金融业界对相关人才需求下降,使部分高才难找工作。

为期两年的高才通将于年底届满,即使有部分高才仍未找到工作,但人才不会嫌多,相信当局会继续推行计划,并会趁年底进行检讨并进一步研究优化措施。首先,当局已吸纳了一大批高才,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的问卷调查所蒐集的数据,有助当局准确评估高才工作状况,在续签以及审批新申请时,有条件精挑细选谁是更合适的优秀人才。当局在审批时宜因应实际经济情况作抉择,在当前港股低迷时,在处理相关金融业高才申请时仍这么松手,随时因业界未能提供更多职位,以致高才难以找工作,最终可能要转行,造成职位错配,浪费人才。
弹性处理高才通子女入学插班

同时,当局也要因应香港未来产业所需来挑选人才。香港要发展创科产业,既出于产业升级转型,也配合国策,故创科、生物科技、晶片、人工智能的人才正是当前最需要,而这些范畴属于新兴产业,未必是传统知名大学的强项,因此有必要放宽申请人的大学背景,将一些在行业内知名高的院校也纳入百强大学名单内,令榜单涵盖的院校范围进一步扩大,才能更有效地筛选和吸纳更合适人才,也有助本港尽快实现产业多元化。

即使成功针对性吸纳所需人才,还须设法将人才留下,在本港落地生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才因为香港教育制度而来港,可是安排子女插班报读心仪津贴学校的学额太少,为免子女学业被耽误,暂时没带子女来港定居。要让他们安心在香港打拼或创业,当局有必要做好其子女教育的配套工作,在处理插班问题上要展现弹性,例如考虑容许学校在不同年级扩班,而非每班只增加少量学额。由于学童未必短期能在学业和情绪上适应新环境,当局有需要适时提供支援。一旦高才及子女适应了本港生活,下一步会考虑在港置业,安心定居,留港发展。

香港作为联通中外的国际都市,需要不同类型人才,要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须制订更细致的标准去寻找和筛选人才,并有配套措施助高才在香港生活无后顾之忧,全心专注工作。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