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讨公院开药量 堵截药物转售图利

2024-08-14 00:00

有消费者在电商平台网购渗透性泻药「乳果糖」,却收到一瓶贴上公院药物标签的药物,怀疑有人转售公院药物图利。事件再次曝露公院医生开处过量药物所衍生的问题,病人如何处理吃剩的药物,却没有任何机制,故当局有必要正视问题,尽快研究解决方法。

近日有人在网上贴文,指HKTVmall网购平台旗下商户转售公院药物。该名怀有身孕的买家收到药物后,发现药瓶上贴有佛教医院和病人名字的药物标签,对平台的货源感到怀疑,曾向电商平台作出投诉。HKTVmall证实事件发生在去年5月,已将有关商店下架,重申商户须提供有效供货证明,一旦发现违规,将会对商户作出处分,有关商户亦须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乱丢药物污染生态食物链

倒卖公院药物并非新鲜事,过往偶尔发生,通常放售者会先行撕走印有病人个人资料和公院药物标签,但今次却首次在大型电商平台出现,最匪夷所思的是放售者或商户竟然没有将公院药物标签撕掉。转售公院药物图利事件不时发生,究其原因是公院医生滥开药物,通常对慢性病人会一次过处方16周药物,有的更夸张地开处425天药物。医生这样做是因覆诊时间太长,动辄要等上逾半年,担心病人断药,又顾及病人可能是长者或不便于行,在开药时宁多勿少。

医生此举看似为病人着想,实际上却是慷纳税人之慨,因16周药费病人仅付15元,医生开处药物越多,公院开支越大,医管局每年花在药物开支逾96亿元,占总开支约10%。病人在病情有所好转时,往往会自行停药,以致家中囤积了大量吃剩的药馀,不但造成浪费,亦为如何处理有关药物而大感头痛。通常病人会将药馀或过期药物丢弃,可是这样做会污染水源和土壤,最终经由农作物、食水或海产被人体吸收,当中的抗生素会令生物和人体产生抗药性,催生超级细菌。

由于公院开处的药物大多是正货,有病人家属索性将药馀转售图利,有的卖给相熟药房,有的在社交平台兜售。今次个案是有网上商店通过电商平台的高流量和物流支援,直接将药物送到顾客手上,某程度上反映其建立了稳定入货渠道并蒐集大量公院药物,才能长做长有,转手赚利。
药馀回收勿单靠民间力量

事件凸显公院药物开处后,难以监管其实际用途和去向,故医管局要减低药物浪费和被转售图利,最有效方法是尽快检讨开药量,由现时一般最多一次过开16周药减至4周药,控制病情的关键药物药量会开足,但一些只在有需要时才服用的药物,如止痛药应酌量开处。当病人药物将近吃完,又未到下次覆诊见医生,可凭免诊领药单到公院取药,通过分期取药有望减少病人家中的药物剩馀,亦有助减省公院药物开支。

毕竟药物是化学制成品,处理不当会污染自然生态环境,外国、澳门和台湾均有药馀回收制度,可是香港在这方面滞后,当局只强调药物因无法确定有否适当保存,不会再重复使用,只呼吁市民不要在家中储存过多药物。目前只靠民间机构不时在社会回收过期或剩馀药物,再交予环保署认可机构进行焚化,并提升公众对药物弃置问题的关注,但这并不足够,还须政府认真考虑建立回收药物机制,才能更有效处理问题。

此外,HKTVmall平台商店出售公院药物,虽说主要责任不在平台,但平台亦有责任厘清旗下商店的货品来源,也没及时根据用户的评论注意商户的问题,直至事件曝光才有所行动。事实上,市民在网购前应多参考商户评分或产品评论,然后才作出是否选购的决定。衞生署亦应定期巡查网购平台,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符合法例,当发现有违规者便应严厉执法。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