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游城市再增 旅游业须应变求变

2024-05-12 00:00

国家出入境管理局昨公布,新增8个省会城市为内地赴港澳「个人游」城市。消息一出,本港零售、餐饮、交通、酒店业界齐声叫好,认为有助带动旅游业乃至整体经济进一步复苏。今年以来,中央已推出多项挺港惠港措施,对香港可谓关怀备至,但政府和业界不应误以为可以「躺赢」,毕竟在香港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旅游业确实面对不少挑战。当局和旅游界必须切实回应中央港澳办主任夏宝龙的要求,多用新思路、新办法解决面临的问题,在变革中实现大提升。

2003年中央推出「个人游」以来,香港「人气」、「财气」旺盛,两个主题公园常常挤满游客,港九名店亦有许多内地客「血拼」。然而,随着内地经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内地客选择出国外游,加上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已有能力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相比之下,香港的一切似乎缺少新意,变得越来越平庸,未必再是内地客外游、购物的首选之地,因此出现了疫后旅游复苏不似预期。新形势下,尽管增加「个人游」城市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本港旅游相关行业发展,但终非长远之计,港府和业界必须洞悉变化,锐意求变。
中西荟萃「无处不旅游」

从某个角度看,香港确实越来越平庸,但换另一角度看,是一个不平庸的香港尚未充分呈现。夏宝龙在北京会见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时提出,要「充分发掘香港丰富的旅游资源」,就是一个清晰的提示。事实上,在「一国两制」最佳制度保障下,香港拥有任何内地城市都不具备的显著优势,包括中西荟萃、糅合传统与现代,绝对有优越条件走一条高质量特色化之路。只要我们懂得包装、做好宣传,香港确实「无处不旅游」。

市民对香港的一切习以为常,不少内地客却觉得这里许多事物都充满值得探索的「港味」。论传统旅游资源,香港有龙舟邀请赛、宝莲禅寺浴佛庆典、大坑舞火龙、长洲太平清醮、盂兰胜会等;论历史旅游资源,拥有李郑屋汉墓、九龙城寨公园、孙中山史迹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等;论风光景色,除了内地人非常熟悉的维港夜景,还有不太熟悉的世界地质公园,以及25个山水相连、风光如画的郊野公园;论时尚,有巴塞尔艺术展、奢侈品包装展等盛事,吸引着内地文青「朝圣」。
港须弘扬好客之道配合

去年两地恢复通关以来,香港「深度游」、「特色游」开始受到内地民众追捧,但尚未普及。将上述深具「港味」的旅游资源开发好、利用好、宣传好,将其打造成崭新的旅游产品和「打卡」热点,与「深度游」、「特色游」概念结合起来,是政府和业界未来努力的方向。

在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76万内地客访港,消费逾20亿元,这些数据反映香港仍有一定吸引力。当前,在中央全力支持下,「个人游」城市已增至59个,将来不排除还会开放更多。香港不应坐待中央「放人」,一定要相应作出配合,改革自身不足,包括通过严打「劏客」司机、发起「礼貌运动」弘扬热情好客之道、与内地「网红」合作宣传香港等方式,将一个不平庸的香港呈现出来。港府还应积极向内地争取增加24小时通关口岸、加密高铁班次、增加直航班机,尽可能方便内地客。只要政策到位,配套做到足,深信香港「旅游天堂」的金字招牌将可擦得更亮,在变革中实现大提升。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