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试题外泄打击中港学生 须严惩并堵塞跨时区漏洞

2024-05-10 00:00

正在举行的国际文凭(IB)考试,爆出类似电影《出猫特攻队》情节的跨时区作弊风波,持续发酵。尽管IB组织扬言严肃处理作弊考生,但拒绝安排重考,继续引起部分人不满,有黑客入侵IB组织电脑系统泄愤。IB组织须妥善处理事件,并做好防范避免跨时区作弊举措,否则其国际认受性便可能受到打击。

IB课程是由瑞士日内瓦国际学校创立,至今已有56年历史,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开办相关课程,IB考试成绩跟GCE A-Level和SAT公开试一样,备受全球很多大学认可作为招生准则参考。每年全球约有18万考生应考,香港应考人数不多约2200名,大多是读国际学校或直资学校。由于IB考试是国际公开试,按时区分成3大考试区:A区(亚洲和澳洲)、B区(欧洲和非洲)及C区(美洲),不同试区的开考和完考时间均有差别。

IB考试开办以来,今年首次有人利用时区的时间差作弊,也不清楚其目的何在。香港、内地和多国考生,最近在网上蒐集证据指,有亚洲区考生在考试结束后,立即凭记忆将数学、物理、化学、电脑科学、生物、全球政治及商业管理7科的试题和答案上载到社交媒体,令到欧洲及非洲区考生在开考前3至4小时预览试题,对亚洲区考生不公,在网上发起联署,要求取消有关科目考试,并安排重考。
须公平对待亚洲试区考生

虽然IB组织承认有考生网上跨时区作弊,但强调只是「非常小部分」,没证据显示作弊问题普遍,当局会调查事件,若识别出作弊考生,不会给予评分或文凭证书。可是,很多亚洲区考生却不收货,认为当局只是想淡化处理,因若真的只是一小撮考生作弊,那么绝不会出现5.2万人次下载试题,单是数学科便多达3.7万人,占了考生总人数逾20%。跨时区作弊风波曝露多天,暂时仍未追查到泄露试题最初源头,要调查也非易事,社交媒体未必肯配合IB组织,将用户资料披露,最终可能不了了之。

莘莘学生苦读多年,本来想凭IB试考得好成绩入读心仪大学。由于IB评分方式分为两部分:校内评分占20%,公开试成绩占80%,现在有考生将试题放上网,让其他试区考生利用时间差预早知道试题内容甚至答案,轻易考得好成绩,而IB考试采用「拉curve」方式评分,自然会把亚洲区考生成绩拉低,影响其未来升学机会,对他们非常不公平。

IB组织表明不安排重考,令事件进一步恶化,有黑客前天更入侵IB组织电脑系统,把一些涉及2018年的资料,包括员工名字、职位和电邮放上网,既宣泄对IB处理事件手法不满,也试图逼其取消泄露试题内容科目成绩。黑客这种挟逼手段相当极端,属违法举动并不可取,但至少敲响警号,提醒IB组织应认真妥善处理好事件,不能敷衍了事。

针对试题外泄,IB组织应检视亚洲区以外考生的成绩,若发现成绩异常高,可考虑将分数压低一些,甚或索性只计算校内评分。虽然此举会对一些凭真本领取得高分的考生造成不公,但至少可给亚洲区考生一个交代。用校内成绩评分并非没先例,在疫情期间,IB考试被逼取消,当局也是按校内评分来评核学生成绩。
调整开考时间或按时区拟题

IB组织更应吸取教训,须认真处理好跨时区作弊问题。例如改变现行开考时间规定在当地早上9时和下午1时的做法,把亚洲试区开考时间推迟到下午,配合欧洲试区正值早上,让两个试区尽可能同时举行,减低考生泄露试题的风险。另一个方法是在不同试区所考的试题截然不同,便再没有跨时间作弊问题,但代价是增加成本。

在资讯无远弗届的今天,国际公开试组织也须与时并进,设法堵塞跨时区作弊的漏洞,并密切监察社交媒体上是否有试题内容外泄,才能维持考试成绩的公信力。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