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折腾盲抢盐 加强宣传缓恐慌

2023-08-26 00:00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后,曾传出碘有防辐射功效的谣言,令中港澳一度出现恐慌性抢购食盐事件,没料到12年后当日本开始排放福岛核污水,一幕幕盲抢盐乱象竟再现。在忧虑核辐射污染再干出不理智行为,当局须吸取新冠疫情教训,在谣言四起时须火速介入辟谣,以免恐慌情绪蔓延,民众出现羊群效应。

日本前天排放核污水,内地和澳门居民随即抢购食盐,很多商店和电商出现缺货现象,澳门要祭出限购令,而抢盐潮昨天更杀到香港,各大超市食盐货架均被抢购一空,仅馀日本海盐无人问津。多地民众不理性地抢购和囤积食盐,一来认为海水是制作海盐的主要原料,担心海水一旦遭日本核污水污染,便没有安全食盐可用,纷纷提前囤盐,二来是再度被食用碘盐可防辐射的传言误导。
疫情物资荒教训冲垮理智

民众经历过12年前盲抢盐的教训,理应不会再犯同样错误,但偏偏却犯了,或许套用心理学的「错失恐惧症」(fear of missing out)可解释这种冲动行径。由于日本今次排放核污水的规模和时间均是史无前例,令很多人非常忧虑海产和海盐被严重污染,正是社会弥漫对核辐射污染的焦虑情绪,明白到可安全食用的海盐今后或成为稀缺产品,滋生了要趁危机来临前抢购的欲望,只有囤积到一定数量才能找回安全感,正是应了「口袋有粮,心中不慌」哲理。

当抢购食盐的传言经社交媒体散播,尤其超市货架被抢购得空空如也的图片广泛流传,在朋友圈产生扩大化效应,即使最初没有危机感的理智人士也会被感染,增强从众心理,最终也加入抢购行列,令情况一发不可收拾。若事态发展最终出现供应短缺、盐价飙升,囤盐人士会自诩当初决定英明,对不明朗事态取回一定控制权,没抢购的只能陷入蚀底、懊悔之中。从心理角度看,抢购也可以算是理性的体现。过去3年疫情,市民多次尝过在关键时刻错过购买口罩、清洁消毒用品、厕纸、食米的机会,之后便要为扑物资而大受折腾之苦。

港府在处理今次盲抢盐显得反应有点缓慢,尤其南韩人早在6月已开始掀起抢购和囤积食盐热潮,理应已敲响警号。当内地多个城市前天爆发恐慌性抢盐潮,中盐集团前晚发声明呼吁民众理性消费,不要盲目抢购后,港府更应及早作出反应,而不是等到昨午超市货架清空后才发文澄清,予人疫情过后,当局对抢购物资传言的警惕已有点松懈的感觉。从科学角度分析,没有证据显示进食盐可有效预防辐射,而盐中的碘含量非常低,要每日进食多达5公斤盐才等于服用一颗碘片,过量摄取碘和盐,会引来严重健康问题,如甲状腺功能失衡、血压高、肾衰竭等。即使这是基本科学知识,也应不厌其烦地再科普公众多一次,让大家温故知新,不会轻易被不实网络传言左右。
增加食盐供应释公众疑虑

当局也应参考中盐集团的做法,交代食盐供应源头,并联络供应商尽快补货,既可释除公众疑虑,也让其明白到不愁食盐供应而不会抢购。中盐集团表明食盐来源主要分为三类:井矿盐、海盐及湖盐,分别占比为87%、10%和3%,而井矿盐和湖盐并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中国盐业协会更派定心丸,指单是井矿盐资源,已足够全国人民食用2万年,食盐不虞匮乏。

因此,在应对谣言引发的盲抢潮,讯息公开透明度和政府及时介入,是结束恐慌的关键,而公众须保持冷静、理性和克制。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