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研医疗史 港人抗疫欠理性

2023-05-31 00:00

罗婉娴(右)指,历年发生疫情,反映大众不理性的一面。旁为汪意玲。
罗婉娴(右)指,历年发生疫情,反映大众不理性的一面。旁为汪意玲。

(星岛日报报道)由鼠疫至新冠疫情,本港开埠以来经历多次传染病疫情,但相关医疗历史研究不多。浸会大学历史系一级讲师罗婉娴早前整理研究港英时期的西医发展史,发现历次疫情,市民大众面对未知疾病,总会变得不理性。罗婉娴亦邀请历史系学生联同中学生,进行口述历史研究,访问战后至1970年代入行的护士,了解本港护理教育的历史。

罗婉娴形容,本港医疗技术和医学发展在亚洲具领导地位,亦深获国际认同,但对历年医疗发展的研究不多,「由1842年开始的档案资料其实很多,足以让我们研究香港历年的医疗通史。」她蒐集政府宪报、医官报告等资料,整理本港医疗制度的演变,包括医疗政策转变、医疗教育改革及医院发展3个课题。
口述史证护士专业

1894年鼠疫作为本港医疗史上的重大事件,在罗婉娴的研究亦有涉猎,更涉及2003年的沙士疫情,以及近年的新冠疫情。罗婉娴称,疫症中总会看到人类面对未知疾病时不理性的一面,新冠疫情下抢物资,而百多年前的鼠疫,华人不信任西医,谣传被送往医院的病人会遭挖出内脏、入院后再无机会出院,令华人极度抗拒接受西医治疗。

此外,罗婉娴在2021年邀请历史系学生和中学生,合作进行口述历史研究,访问战后至1970年代入行的护士,编写成《提灯者言:广华医院护理教育历史》。参与其中的历史系4年级生汪意玲认为,口述历史能以第一身角度,从当事人口中了解亲身经历,感觉有别于平日借助历史学家文章重塑历史。她忆述有护士在手术后要数纱布3次,与平日「纱布用完就丢弃」不同,令她最印象深刻,亦感受到护士的专业,「确认数目正确后才可以缝合伤口,否则他们会担心遗漏在病人体内。」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