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跨科培育创科医疗康健人才

2023-05-29 00:00

张国威(中)相信,首届学生毕业时,市场对医疗保健和科技知识兼具的人才需求比现时更大。
张国威(中)相信,首届学生毕业时,市场对医疗保健和科技知识兼具的人才需求比现时更大。

(星岛日报报道)政府近年积极发展基层医疗,除了护理人手,亦需要能监察和管理病人健康的科技与规划。浸会大学本学年新设「创新医疗及社会健康社会科学学士/理学士」课程,以跨学科形式结合科技、医疗和健康领域知识,培养熟悉创新科技和社会康健、医疗的人才。有一年级生形容,课程中的「全球挑战」科目有别于一般传统课堂,自由度更大,亦会学习简易编程。
「全球挑战」课堂自由度大

学生在一年级将会修读「创意电脑」科目,以及与其馀3个跨学科课程的学生一同修读「全球挑战」科目,第二年的课程除了包括大学核心科目,学生亦要开始学习社会康健及相关科技应用的知识。课程在第三年开始分成两个专修,学生要从「健康及社会康健专业」和「健康技术及医疗资讯学专业」两者择一,并进行暑期实习。

课程提供35个学额,本学年共取录33名学生。学生李念情称,一直对健康科学有兴趣,但无意像护士一样在前工作,而选读课程。她在高中虽无修读资讯科技科目,但在「创意电脑」课程(Computing for Creatives)学习编程,「其实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读,但大家都能处理到课业,自行制作款式较创新的电脑时钟。」至于在「全球挑战」则以可持续发展的17个范畴为主题,李念情选读当中3个,她指课堂自由度高,「专题报告的形式没有限于简报,有些人用音乐、戏剧、艺术品,令我感觉很新鲜,有别于传统的大学课堂。」

课程主任黄雅君表示,随社会人口老化,乐龄科技市场急速发展,带动公立医院、非政府组织以至保险公司对熟悉健康文化和创新科技的人才需求上升;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健康信息管理或分析、非政府组织的健康项目管理等工作。浸大协理副校长(本科课程)张国威补充,数码转型的浪潮已由一般企业和银行,推展至医疗保健界别,相信学生毕业时,市场对医疗保健和科技知识兼具的人才需求比现时更大。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