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民众消费投资 免陷通缩硬着陆

2023-05-13 00:00

内地通胀进一步回落,对消费者来说,物价涨不起是件好事,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物价持续向下却敲响警号,反映内需不足,经济基本面疲弱,令人担心内地有陷入通缩之忧。低通胀为推行刺激经济政策提供有利条件,但内地坚拒大水漫灌,避免重蹈美欧不断印银纸救经济,却令经济失衡问题愈趋严峻的覆辙,宁愿透过连串政策来刺激民众消费和投资,但如何能提振市场信心又避免经济硬着陆却是相当艰巨挑战。
忧虑经济前景减消费增储蓄

随着内地防疫解封,与外国全面恢复通关,经济活动复常,外界原先预期内地通胀会随着民众消费反弹而上升,但最新公布的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按年上升0.1%,不但创26个月新低,增幅更是连续3个月递减,至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按年下跌3.6%,是连续7个月负增长,且继续向下探底,意味经济仍疲弱,通缩压力正在增加。

当局和经济学家强调当前物价持续下行只是暂时性,因货币供应量增长未见下跌,4月M2按年增长12.4%,首季GDP增长4.5%,随着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市场需求回暖,物价便会回升。

不过,外界对内地通缩升温的忧虑并非无的放矢,首季经济复苏是拜消费带动,因民众在疫下积压已久的购买力获得释放后,出现短暂报复性消费便有放缓迹象。这可反映在五一黄金周,虽然有2.74亿人次出游,按年大增70.8%,比疫前2019年的增加19%,但报复性出游并未带来报复性消费,因旅游收入逾1,480亿元人民币,只比疫前增加0.66%,增幅不成正比。

民众旅游消费收敛,主因是旅游口味转变,尤其是年轻人选择到乡镇、村寨进行「下沉式旅游」,不再是大吃大喝和在地标前拍照留念,而是在小地方体验风土人情的深度游。背后原因是3年疫情重创经济,不少企业在裁员,幸存者均面对大幅减薪潮,以致收入大减,故疫后首个黄金周假期旅游,只能勒住荷包消费。更重要是当局过去几年大力调控楼市,令楼价大跌,不少有楼一族面对财富缩水,叠加经济前景不明朗,都不敢过分消费。

民众不愿消费,并非没有钱,而是因为对未来预期不看好,唯有将钱储起来。超额储蓄无法转为投资或消费,大量资金留在银行,对经济复苏起不到任何作用。不过,4月份居民存款出现微妙变化,即使存款仍多达逾273.4万亿元人民币,比3月份减少1.2万亿元,但从居民中长期贷款净减少1,156亿元来看,相信民众提走存款,部分流向消费,大量更是流向提前偿还房贷,来减少个人债务。

当前市场对通缩的疑虑,是对未来经济前景看不透,宁愿多留个钱傍身,甚或主动减债。当局要打破这个困局,首务是提振市场信心。低通胀让当局有条件放水推行刺激经济政策,但当局坚拒大水漫灌式来提振市场信心,因过去十多年,美欧政府习惯了靠印银纸来制造经济增长,对经济结构问题置之不顾,结果问题长期积聚下来,令经济失衡变得更严重,出现高债务、高通胀、低增长困局。
拒大水漫灌务求挤楼市泡沫

内地最大问题是楼市泡沫,当局花了很大力度才让楼价回落,即使经济放缓,仍一直忍手不肯放水,只透过中度偏松货币政策和稳健财政政策,确保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目的是争取时间挤楼市泡沫,让楼价回到合理水平,避免楼市硬着陆。由于房地产相关行业对GDP占比7%,楼价回落不但影响内房企投资意欲,更削弱民众入市信心,因此,当局今年已开始适度放宽楼控措施,楼价亦开始回稳,待政策继续发酵,民众信心回复,相信会释放积累多时的购买力,便有助楼市和经济回稳,但需时多久却难以预料。

不过,当局当前更应着力推出一些政策,鼓励民众消费,激发企业投资扩张业务和增聘人手,从而改变市场对前景的预期,但这并非易事,因没有任何良方妙药,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全力催谷消费气氛,确保楼市软着陆。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