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行政立法同心同德 奋起直追融入湾区

2023-05-06 00:00

特首李家超率领的特区政府和立法会大湾区考察团结束4天行程,在总结访问行程时,李家超特首指出,今次访问只是起点,政府一定会继续推展访问,令与内地合作更易获得成果,确保将来发展事半功倍。
建一体化市场  下阶段最重要工作

这次行政立法机构成功举办大湾区访问团,反映香港社会各界都充分了解到融入大湾区对香港发展的重要性。香港已经进入由乱到治、迈向由治及兴新阶段,促发展惠民生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更好地融入大湾区建设是本港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大势所趋。这次考察反映了本港对加强大湾区建设的重视和决心,但更重要是将考察成果转化为具体政策。深入大湾区融合,推动制度对接,建立大湾区一体化市场,实现「全要素」流通,是下一阶段最重要的工作。

这次考察团是香港完善选举制度之后,行政立法机构第一次大型出访活动,充分体现行政立法的良性互动。这样的活动在过去恐怕是难以想像。以往立法会也有举办类似的考察团,但却遭到大批反对派议员因为政治原因而杯葛,更有反对派议员借参团机会搞事,将参访活动变成「政治骚」,令到访问团转移了焦点。

在过去泛政治化的环境下,要举办一个全体议员参加的考察团,根本是不可能。这次访问团能够成功举办,让官员和议员可以深入了解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最新发展,考察了新型基建、创新技术以及城市管理经验,议员们都表示获益良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推动香港发展具有借镜意义。访问团的成功,再次说明中央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清除议会泛政治、对立歪风对香港的重要,有利于香港各界集中精力谋发展。

始终,政府推出的各项有关大湾区政策,都需要立法会的审批及拨款,如果立法会议员对于大湾区的最新发展和最新机遇都一无所知,甚至如过去一些反对派议员般与内地「老死不相往来」,又如何能够理解到大湾区的重要性?又如何与政府充分合作,把握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在现在良性的政治生态下,行政立法回到既监察又合作的关系,才可以同心同德为香港做实事,寻机遇,开新局。
打破制度樽颈  便利3地人才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香港融入大湾区意味将由一个700多万人口的经济体,变成8千多万人口的超级经济体,发展的动力和机遇将不可估量。中央高度重视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作用,大湾区正是香港发挥「背靠祖国」优势的重要平台。近年在中央的协调领导,两地政府的全力推进之下,大湾区建设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经济民生融合不断深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示范。但同时也要看到,经过近4年的发展,大湾区融合逐渐成型,也开始进入了发展「深水区」。下一步需要突破各种制度上的难题,做好「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制度对接,从而将大湾区的「制度之异」转化成「制度之利」,这将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也是真正的考验。

随大湾区建设进入「深水区」,需要以创新思维打破制度上的樽颈,例如大湾区的人才流动问题,涉及三地的出入境政策,如果不解决好,将直接影响外地人才来大湾区发展的意欲。又如三地人流的往来的成本仍然较高,如何进一步便捷化,并将成本进一步降低,是深入大湾区融合的一大重点。以至在创科产业上的合作等,都涉及到制度对接、项目对接、政府与企业对接等问题,不是一两次参访、会面就可以解决,需要持续深入的商讨,更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以创新突破制度的樽颈,这将是特区政府之后的重点工作。

这次访问团只是一个开始,向各界表明香港将会以时不我与、急起直追的紧逼感,全速、全面地融入大湾区建设,积极促进大湾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
姚志胜  
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