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行政立法同心同德 奮起直追融入灣區
2023-05-06 00:00特首李家超率領的特區政府和立法會大灣區考察團結束4天行程,在總結訪問行程時,李家超特首指出,今次訪問只是起點,政府一定會繼續推展訪問,令與內地合作更易獲得成果,確保將來發展事半功倍。
建一體化市場 下階段最重要工作
這次行政立法機構成功舉辦大灣區訪問團,反映香港社會各界都充分了解到融入大灣區對香港發展的重要性。香港已經進入由亂到治、邁向由治及興新階段,促發展惠民生是當前的重中之重,更好地融入大灣區建設是本港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大勢所趨。這次考察反映了本港對加強大灣區建設的重視和決心,但更重要是將考察成果轉化為具體政策。深入大灣區融合,推動制度對接,建立大灣區一體化市場,實現「全要素」流通,是下一階段最重要的工作。
這次考察團是香港完善選舉制度之後,行政立法機構第一次大型出訪活動,充分體現行政立法的良性互動。這樣的活動在過去恐怕是難以想像。以往立法會也有舉辦類似的考察團,但卻遭到大批反對派議員因為政治原因而杯葛,更有反對派議員借參團機會搞事,將參訪活動變成「政治騷」,令到訪問團轉移了焦點。
在過去泛政治化的環境下,要舉辦一個全體議員參加的考察團,根本是不可能。這次訪問團能夠成功舉辦,讓官員和議員可以深入了解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最新發展,考察了新型基建、創新技術以及城市管理經驗,議員們都表示獲益良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於推動香港發展具有借鏡意義。訪問團的成功,再次說明中央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清除議會泛政治、對立歪風對香港的重要,有利於香港各界集中精力謀發展。
始終,政府推出的各項有關大灣區政策,都需要立法會的審批及撥款,如果立法會議員對於大灣區的最新發展和最新機遇都一無所知,甚至如過去一些反對派議員般與內地「老死不相往來」,又如何能夠理解到大灣區的重要性?又如何與政府充分合作,把握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在現在良性的政治生態下,行政立法回到既監察又合作的關係,才可以同心同德為香港做實事,尋機遇,開新局。
打破制度樽頸 便利3地人才往來
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香港融入大灣區意味將由一個700多萬人口的經濟體,變成8千多萬人口的超級經濟體,發展的動力和機遇將不可估量。中央高度重視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作用,大灣區正是香港發揮「背靠祖國」優勢的重要平台。近年在中央的協調領導,兩地政府的全力推進之下,大灣區建設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經濟民生融合不斷深入,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為向世界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模式的示範。但同時也要看到,經過近4年的發展,大灣區融合逐漸成型,也開始進入了發展「深水區」。下一步需要突破各種制度上的難題,做好「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制度對接,從而將大灣區的「制度之異」轉化成「制度之利」,這將是下一步的重點工作,也是真正的考驗。
隨大灣區建設進入「深水區」,需要以創新思維打破制度上的樽頸,例如大灣區的人才流動問題,涉及三地的出入境政策,如果不解決好,將直接影響外地人才來大灣區發展的意欲。又如三地人流的往來的成本仍然較高,如何進一步便捷化,並將成本進一步降低,是深入大灣區融合的一大重點。以至在創科產業上的合作等,都涉及到制度對接、項目對接、政府與企業對接等問題,不是一兩次參訪、會面就可以解決,需要持續深入的商討,更需要做好頂層設計,以創新突破制度的樽頸,這將是特區政府之後的重點工作。
這次訪問團只是一個開始,向各界表明香港將會以時不我與、急起直追的緊逼感,全速、全面地融入大灣區建設,積極促進大灣區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
姚志勝
全國政協常委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