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券勿恒常化 博掌声非派糖理由
2023-01-26 00:00
《财政预算案》将于下月底发表,但多个政党连日发声促请政府再派发电子消费券,引起社会关注。再派消费券,市民变相多了钱消费,政党为博得掌声乐于支持,但此举却可能令消费券常态化,破坏理财哲学,尤其本年度财赤惊人,财政储备持续缩水,难以支撑消费券恒常化。然而经济复苏需时,当局在平衡财政压力下,今年可能有需要再派消费券,但须削减金额,并优化其用途,务求起到刺激本地消费,提振经济作用。
财赤严重纵派发须压缩金额
各政党对派消费券出现分歧,民粹派为博取选民眼球自然大力支持,但反对者认为疫情重创本港经济,当局为撑经济、保就业、纾民困,不断动用财政储备,令财储由疫前一万二千亿元缩水近半至六千八百六十八亿元,并连续三年出现财赤,加上卖地收入逊预期,今个财政年度首八个月赤字高达二千七百零三亿元。若以这个「烧钱」速度计算,财储只够烧三年,因此有必要着眼审慎理财,量入为出原则,每一分一毫要用得其所,不能为了博取掌声而继续大手笔「派糖」。
尽管财赤惊人,但财爷又难有不继续派发消费券的理由。虽然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访港旅客人数增加,但年三十晚至年初三这四天入境旅客人数共九万一千多人次,日均不足两万三千人次,当中五成六为内地旅客,不但低于澳门日均逾六万旅客入境人次,更与疫前本港日均逾二十万人次还有一段大距离,反映通关后旅客来港人数不似预期,影响到复苏步伐。由于旅游、零售等服务业复元需时,当局有需要续派消费券刺激本地消费,来提振经济。
即使当局出于现实需要再派消费券,也须向市民讲清讲楚这是逆周期措施,并非恒常化举措,当经济复苏后,消费券便是时候退场,今年将是最后一次派,当未来经济再遇到严重衰退时才会再考虑推出,以免大家习以为常,养成年年等派消费券的不劳而获心态。
面对严重财赤,当局在派消费券时应将金额压缩至五千元以下,因为即使全民派五千元,牵涉金额也高达三百亿元,绝非小数目,审慎理财,把省下的资金投入在北部都会区、交椅洲填海等大型基建上,将有限资源用在刀口,加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效益将会更大。
优化使用助本地消费纾民困
此外,当局亦应优化消费券适用范围,务求达到刺激经济和纾解民困作用。首先,派消费券旨在刺激本地消费,容许市民用来报团、买机票和订酒店到海外旅游,即使本港旅行社可从中赚取手续费,但始终大部分收益都落入外国航空公司、酒店和食肆口袋,加上市民在外地消费,形同送钱给外国。若要提振本地经济,当局应限制消费券不能用在境外旅游。
虽然经济复苏需时,但物价已先行飙升,电费、车费、食物价格都不断加价,基层市民生活压力加大,当局宜允许市民用消费券支付水、电、煤等费用,让基层和长者应付日常生活开支。
随着经济复常逐渐提速,当局亦须认真考虑是否继续全民派发,抑或针对性向基层和中产派发,因不论富贫一律派发消费券,让资源错配,无助改善贫富悬殊。不过,若以收入来划綫,恐怕个中涉及太多行政费用,并不划算,当局亦应认真研究,如何让有限资源集中支援真正有需要的低收入人士,缩减贫富差距。政府应否再派消费券,不应从民粹角度出发,而是在审慎理财原则和复苏不确定性之间取得平衡。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