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青马桥高限 巨轮绕远路入码头

2021-08-31 00:00

(星岛日报报道)本港住宅地供应不足,社会有声音指重置码头以腾出土地外,藉此重新规划码头,提升相关配套及设施。据悉,码头受制于临近青马大桥通航高度,码头长远发展亦受到影响。因货轮公司近年采用重型远洋船只、其载运量逾两万个标准货柜,船只的高度超出大桥通航高度限制,部分船只需「兜个大弯」先驶去大屿山南部,再进入葵涌货柜码头,变相航程较长。港府去年曾放宽大桥通航高度多四米至至五十七米。

临近葵涌货柜码头的青马大桥横越马湾海峡,该海峡是连接香港与珠三角地区港口的其中一条主要航道。青马大桥自一九九七年启用以来,其通航高度限制订为五十三米,作为可安全通过桥底的船只高度上限。政府去年建议修订法例,青马大桥通航高度限制由自海面起计五十三米放宽至五十七米,便利大型船舶进出本港港口,有利于维持本港港口竞争力,确保大桥结构完整和船只航行安全。

来港远洋船只驶往葵涌货柜码头时,最为便利的航线是经过青马大桥驶靠码头,惟大桥有通航高度限制,成为一大限制。有熟悉本港物流运作的人士指,货轮公司近年不时采用较大型重船的远洋船舶,载运量逾两万个标准货柜,相关船只的高度超过现时大桥的通航高度限制,船只需要「兜个大弯」先去大屿山南部,再进入葵涌货柜码头,变相在海上航行所经的路程及所需时间更长。

过往曾有不同建议重置货柜码头。于二〇一八年「土地大辩论」中,十八个选项包括「重置葵青货柜码头」及「葵青货柜码头上盖发展」两个选项,小组最终报告中,未有将这两个选项列入优先建议,指对解决短中期以至中长期土地短缺的帮助不大,及后对于该码头建筑的建议,讨论声音亦大减。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