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前圍村發現明清圍牆遺跡 市建局擴大考古範圍

2018-06-07 14:45

衙前圍村項目發現明清圍牆遺跡。
衙前圍村項目發現明清圍牆遺跡。

市建局就新蒲崗衙前圍村項目進行考古評估,發現部分在明朝至清朝興建的圍斗及圍牆遺跡,項目需擴大考古範圍,讓專家就項目的發現及整體文物價值進行評估,年底將會向古蹟辦提交報告,暫未有保育定案。

重建項目於2007年10月展開,原本預計2023至24年落成,提供約750個單位。但由於在其中11個考古探方中,有2個找到城牆和更樓地基,屬明清年代遺址;另一探方亦發現可能是護城河遺址,有需要作進一步研究。市建局強調,考古工程未完,不會開展發展項目,亦不會改動保留3項文物,即門樓、門樓上方的「慶有餘」牌匾、天后廟,和南村的中軸線及其兩旁原有結構較為完整8間村屋的承諾,以保留古村的歷史氛圍。

市建局執行董事馬昭智表示,根據與發展商訂立的協議,衙前圍村項目的建築工程會在考古工作完成,以及向當局取得地盤的地契後才會展開,合作發展商也清楚需要頗長時間才能完成考古工作。

馬昭智被多番問到項目原定2023至24年落成會否因而推遲,他說現在距離有關日子尚有一段時間,並不一定趕不及,但有待今年底完成考古研究,取得更多資料,才能作出決定。他表示,所掘出的古蹟現時以沙包保護和帳篷遮蓋,由於近日連日下雨,有地下水流進,但不會影響古蹟,亦強調不會清拆任何東西。

市區重建局今日公布衙前圍村項目的考古影響許估的初步結果,顯示在圍村的東北角和西南角均發現了不同保存程度的圍牆和圍斗的石製地基,估計最早建築時期為明清兩代。

馬昭智說,2016年考古評估的初步結果,提供了有關衙前圍村在明代至清代的資料,市建局亦於同年12月將初步報告呈交予古蹟辦,為了作出更全面的結論及建議,市建局在深入審視是次考古評估的初步結果後,主動向古蹟辦申請進一步擴大發掘範圍,讓考古專家繼續發掘,就項目的古物發現及整體文物的價值作進一步全面評估,並就保育方案提出建議,擴大發掘工作由今年初開始,擴大發掘範圍後的總而積約390平方米,是2016年的發掘總面積的4倍。

目前,考古評估工作仍在進行中,市建局計畫於今年底,向古蹟辦呈交考古專家團隊的考古評估報告,馬昭智續表示:現階段由於考古評估工作尚在進行中,市建局並未就保育方案有任何足案,亦不會在保育方案完成及得到政府部門同意之前,展開任何發展。

衙前圍村有600多年歷史,是香港市區最後一條圍村。市建局於2016年完成收購及遷置補償,之後在村內做考古。

市建局強調考古工程未完,不會開展發展項目。
市建局強調考古工程未完,不會開展發展項目。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