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被批推高樓價 韋志成:項目僅涉80個住宅業權
2018-05-27 14:19
他指出,市建局由啟動項目、提出收購至推出地盤予發展商投標的流程,均須按照政府於2011年頒佈的《市區重建策略》下的既定政策和程序進行,根據受影響自住業主其住宅物業的市值交吉價,加上一筆特惠津貼(即自置居所津貼),作為收購價。自置居所津貼的計算方法,以單位市值與相同地區一個樓齡假設為七年的假設重置單位價值的差價,市建局很大程度處於被動,亦被物業市場的波動牽着走,不能因為樓市的升跌而改動收購呎價的計算方法。
他又反駁,過去「低買高賣」的項目,看似為市建局帶來可觀的累計盈餘,但只是「暫時性」的收入,樓市不斷攀升,收入亦會因而被龐大的收購成本所抵銷,他以2008年在土瓜灣區開展的一個重建項目作例,提出自住物業的實用面積呎價為5,100多元,連同發展商已支付的地價,預計市建局將可錄得約七億多元的總收入。
但同一年度,於同一地區開展一個涉及相同業權數量、相同總樓面面積的項目,即使市建局只以去年12月向土瓜灣區內已開展重建項目所提出接近1.6萬元的實用面積呎價,來收購這61個業權,所須動用的收購成本,便將高達九億元,超出之前項目錄得的七億多元收入。他指出,近年持續「高買」的環境,日後若受市場波動而面臨「低賣」時,市建局所面對的財政風險和衝擊,將不容忽視。
他指出樓市「熱浪」,絕對不是進行大規模市區重建工作的有利條件,單靠重建,根本不可能追趕樓宇老化的速度,認為關鍵在於推動樓宇復修上。
他建議推動預防性維修保養及樓宇復修,並從樓齡30年或以下的年青樓宇開始,鼓勵業主履行責任,為樓宇進行定期檢查及維修保養,才可延長樓宇的使用期,減輕重建壓力。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