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購物愈來愈方便,加上不少網上交易平台以各種優惠招徠,吸引不少人網購,但消委會今年首四個月收到涉及網絡消費的投訴達958宗, 相當於去年全年的投訴約三成,主要涉及硬性會員制度、交易中介網站拒處理買賣爭議,以及貨品標價幣和交易不符。
黃先生經C網站訂購波鞋,輸入信用卡資料及送貨地址時,看見網頁顯示「應付款金額為:HK$499」,便放心付款,可是數分鐘後手機短訊卻通知他剛授權支付一筆金額為 「RMB481.34」的交易。
他感到非常疑惑,故即時填寫網站表格向C網站查詢,C網站只簡單解釋出售貨品有些會以日圓、美元或人民幣結算。黃先生非常不滿,指出購買當日網站以港幣標示貨品價格,整個訂購過程也沒有說明以其他貨幣結算,如使用人民幣結算,折算後貨款實為港幣五百多元,較他同意購買的價格為高。
黃先生曾提出取消交易,但C公司指退款須扣除8%手續費,建議送他兩對襪子作為補償。黃先生拒絕接納此方案,更懷疑網站會否提供次貨,表明會拒收貨品,因C網站一直迴避退款問題,故消委會求助。
消委會曾發信及致電有關網站,均無法接觸負責人,其聲稱位於旺角商廈的地址亦不正確。消委會指,不少網站設有「地區/語言」選擇以配合全球消費者群,消費者需留意即使選擇消費地區為「香港」,或網站顯示「.hk」字眼,並不代表該網站由本港商號營運,建議消費者應仔細瀏覽網站內容,可嘗試循「關於我們」、「條款及細則」或「聯絡方法」等欄目嘗試查考營辦商的具體資料。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