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通行|陸頌雄實測紅隧易通行:改善塞車「有驚喜」 長遠解決靠兩方法

2023-07-24 12:32

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實測紅隧易通行。陳俊豪攝
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實測紅隧易通行。陳俊豪攝

易通行|今日(24日)是紅磡海底隧道實施「易通行」不停車繳費系統的首個工作天。《星島頭條》記者早上與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工聯會議員陸頌雄實測易通行情況,約9時45分由旺角朗豪坊駕車出發,經紅隧過海前往立法會,車程約30分鐘。

實測後發現,由於省卻在收費亭排隊及停車繳費,絕大部份車輛亦不再胡亂切線、行錯線等情況,整體擠塞情況有改善,在約上午10時由蕪湖街轉入漆咸道北至隧道入口僅花不足6分鐘。

陸頌雄表示,以往同樣路段在相約的時間需費時約15分鐘,認為在改善擠塞方面「有驚喜」,惟仍未解決紅隧樽頸位、五線轉兩線「漏斗型」的根源問題。他認為長遠仍需依靠三隧分流、興建新過海隧道,始能有效分流車輛。

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實測紅隧易通行。陳俊豪攝
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實測紅隧易通行。陳俊豪攝
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實測紅隧易通行。陳俊豪攝
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實測紅隧易通行。陳俊豪攝
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實測紅隧易通行。陳俊豪
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實測紅隧易通行。陳俊豪
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實測紅隧易通行。陳俊豪攝
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實測紅隧易通行。陳俊豪攝
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實測紅隧易通行。陳俊豪攝
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實測紅隧易通行。陳俊豪攝

料「644」方案實施後始改善塞車

陸頌雄認為,易通行在紅隧實施的首個工作天相當順暢,相信是得益於車輛不再需要選擇繳費方法導致行錯線,或切線至自動繳費的線路而加劇擠擁,同時車輛亦省卻在收費亭排隊繳費時間。他認為,沿路有很多指示牌提醒司機已實施易通行、不用停車或減速,而大部分司機亦因近日報道宣傳等得悉相關資訊,因此並無發生混亂、擠塞等情況,行車暢通。

不過他坦言,即使易通行在排隊繳費方面較便利車主,惟未能從根本上解決三隧車流量長期飽和的問題。他認為,8月起第一階段實施的「633」收費方案,不會帶來「戲劇性變化」,期望預計年底實施第二階段的「644收費方案」,配合不同時段不同收費,能較明顯地改善問題,包括透過收窄三隧收費差距、以金錢誘因來鼓勵減少駕駛者於繁忙時段駕車過海的數量。

▼紅隧易通行首個工作日實施情況▼

紅磡海底隧道實施不停車繳費「易通行」首個工作日,早上塞車狀況持續。(盧江球攝)
紅磡海底隧道實施不停車繳費「易通行」首個工作日,早上塞車狀況持續。(盧江球攝)
紅磡海底隧道實施不停車繳費「易通行」首個工作日,早上塞車狀況持續。(盧江球攝)
紅磡海底隧道實施不停車繳費「易通行」首個工作日,早上塞車狀況持續。(盧江球攝)
紅磡海底隧道實施不停車繳費「易通行」首個工作日,早上塞車狀況持續。(盧江球攝)
紅磡海底隧道實施不停車繳費「易通行」首個工作日,早上塞車狀況持續。(盧江球攝)
紅磡海底隧道實施不停車繳費「易通行」首個工作日,早上塞車狀況持續。(盧江球攝)
紅磡海底隧道實施不停車繳費「易通行」首個工作日,早上塞車狀況持續。(盧江球攝)
紅磡海底隧道實施不停車繳費「易通行」首個工作日,早上塞車狀況持續。(盧江球攝)
紅磡海底隧道實施不停車繳費「易通行」首個工作日,早上塞車狀況持續。(盧江球攝)
紅磡海底隧道實施不停車繳費「易通行」首個工作日。(盧江球攝)
紅磡海底隧道實施不停車繳費「易通行」首個工作日。(盧江球攝)
紅磡海底隧道實施不停車繳費「易通行」首個工作日。(盧江球攝)
紅磡海底隧道實施不停車繳費「易通行」首個工作日。(盧江球攝)
紅磡海底隧道實施不停車繳費「易通行」首個工作日。(盧江球攝)
紅磡海底隧道實施不停車繳費「易通行」首個工作日。(盧江球攝)

倡盡快興建新隧道 包括將軍澳至小西灣

陸頌雄指,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或令駕駛者改變駕駛習慣,更樂意採用彈性上班時間,但認為這非「終極方案」,因為仍對部分措施有保留,包括向小巴司機等商用車劃一收取50元的隧道費,認為方案仍有微調空間。

至於如何有效解決三隧容量飽和,陸頌雄認為政府應盡快建造中部水域人工島接駁至西環的第四條過海隧道,以及工聯會提出從將軍澳連接至小西灣的第五條過海隧道。在整體港島區城市規劃方面,他認為長遠需要由九龍東的CBD2、中部水域人工島、北部都會區等分擔部分商業區的角色,將位於港島舊有、或新建的寫字樓及或政府部門搬至新發展區,有助減輕整個港島區的車流負荷。

記者:陳俊豪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