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董改組︱逾700校友、教職員聯署反對議員方案 包括鄭國漢、許樹昌

2023-07-24 12:23

中大改革引發政治爭議。
中大改革引發政治爭議。

中大校董會改革風波,部分現任校董不滿由張宇人等3名校董提出的方案,又質疑事前沒有充分諮詢校董會。立法會相關法案委員會上周五開會,惟委員會主席梁美芬拒絕就草案召開公聽會。

中大校友評議會選任校董楊于銘、香樹輝等人前日起發起聯署,號召校友及教職員抗議現方案,截至今早(24日)已有逾700人參與,其中不乏社會名流,橫跨不同政治光譜,包括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現任新亞書院院長陳新安等。

3名中大議員校董張宇人、鄧家彪、劉國勳。(資料圖片)
3名中大議員校董張宇人、鄧家彪、劉國勳。(資料圖片)
中大改革引發政治爭議。(資料圖片)
中大改革引發政治爭議。(資料圖片)
中大改革引發政治爭議。(資料圖片)
中大改革引發政治爭議。(資料圖片)
許樹昌。(資料圖片)
許樹昌。(資料圖片)
鄭國漢。(資料圖片)
鄭國漢。(資料圖片)

批無諮詢「強加於大學」

聯署信質疑,議員提出的草案未經校董會審議通過,今年6月9日及16日,張宇人議員等3位身兼中大校董的立法會議員提出的草案,在未提交校董會審視之前刊憲,內容與專責小組的報告內容不符,無視大學成員及校友的意見,更要求校方繳付涉及草案刊憲的相關開支,不少校友知悉後,對此表達強烈不滿。

楊于銘希望提供重組中大校董會的可行方案,在大學向公眾問責與院校自主之間取得平衡,並確保校友、員生等持份者的聲音得到充分反映,達至多方共贏。

聯署信又指,中大校董會從沒授權張宇人、鄧家彪、劉國勳3名議員校董提出任何草案,而三人的草案事前也沒有提交中大校董會討論,「毫無諮詢便強加於大學。」

根據3名議員的草案,立法會議員及特首委任人士在校董會所佔共9個席位維持不變,佔整體比例由現時的16.7%增加至26.5%。而代表逾27萬位校友的校友評議會,在校董會的席位則由現有三席削減至僅有一席。內容質疑:「三位議員的草案漠視校友群體的聲音,不言而喻。」

他們強調,中文大學二十年來並不抗拒校董會重組,考慮及大學須向公眾問責,楊于銘建議以2016年方案為基礎進行改革,重點內容包括:

1. 立法會議員在校董會的席位,由目前3席減至2席

2. 校友評議會代表所佔席位,由目前3席減至2席

3. 由大學監督(即行政長官)委任的校董席位維持目前的六席,其中包括大學校董會主席、副主席及司庫3席

4. 聘任校長及常務副校長須得校董會同意及投票通過,所得票數由目前的簡單多數,即校董會成員的51%提升至三分之二。楊于銘提醒,三名立法會議員建議校長及常務副校長須經校董會四分之三成員投票通過方可聘任,但這並非本港絕大部分大學的機制,如果為聘任校長及常務副校長設下不必要的高門檻,將不利於招攬優秀的大學管理人員,對大學日後的發展有負面影響。

中大校友評議會選任校董楊于銘。(楊于銘fb圖片)
中大校友評議會選任校董楊于銘。(楊于銘fb圖片)

憂立下干預院校自主先例

聯署信指,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香港「八大中心」定位,包括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中大在這兩個範疇皆有卓越貢獻,「如果個別立法會議員校董不經校董會審議,動輒以私人條例草案方式修改大學條例,將會立下干預院校自主的先例,令其他本港大專院校及公營機構皆受影響,窒礙吸引優秀人才,損害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國際聲譽。」

楊于銘認為,其建議的方案符合本年初的公開諮詢結果,即2016年重組校董會的方案仍然合適,後者在公眾問責及維持院校自主之間取得平衡,並能充分反映大學成員的聲音。他促請立法會議員在法案委員會如實反映,共同落實中大校董會重組。

部分參與聯署人士:

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

新亞書院院長陳新安

新亞書院前院長黃乃正

聯合書院前院長馮國培

逸夫書院前院長陳志輝教授

中大商學院院長周林

中大呼吸系統科許樹昌

大灣區航空行政總裁許漢忠

前商經局副局長梁敬國

灼見名家社長文灼非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