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汶川地震15周年 截肢女孩「站起來」 勇敢邁向人生新一頁

2023-07-24 08:00

專訪│汶川地震15周年 截肢女孩「站起來」 勇敢邁向人生新一頁
專訪│汶川地震15周年 截肢女孩「站起來」 勇敢邁向人生新一頁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級大地震,近7萬人喪生,37萬人受傷,其中映秀小學全校470名師生,逾200人遇難。15年過去,當年截肢求生的小孩已長大成人,過程有淚水、有恐懼,也有堅強和希望。站起來後,她們帶着傷痛向前走,決心活得更精采,希望用一生的時光,為那些處於困難的人帶來慰藉。

求生欲望驅使棄腿自救

汶川地震倖存者(左起)黃思雨、胡月、魏雲露已長大成人,回歸日常生活。葉偉豪攝
汶川地震倖存者(左起)黃思雨、胡月、魏雲露已長大成人,回歸日常生活。葉偉豪攝
 汶川地震倖存者魏雲露(左二)、胡月(左三)及黃思雨(左四)疫後首次來港,參觀中大醫院及覆診。 葉偉豪攝
汶川地震倖存者魏雲露(左二)、胡月(左三)及黃思雨(左四)疫後首次來港,參觀中大醫院及覆診。 葉偉豪攝
黃思雨接受專家檢查。 葉偉豪攝
黃思雨接受專家檢查。 葉偉豪攝
黃思雨在慈善組織「站起來」的醫護人員陪同下進行檢查和訓練。葉偉豪攝 ​  ​
黃思雨在慈善組織「站起來」的醫護人員陪同下進行檢查和訓練。葉偉豪攝 ​ ​
義肢由套筒、矽膠套、膝關節、腳板和連接件組成。葉偉豪攝
義肢由套筒、矽膠套、膝關節、腳板和連接件組成。葉偉豪攝

「512」當年就讀小五的黃思雨已經27歲了,那個曾經壓抑悲傷的女孩,如今已能用平靜的語氣講述過往,觸碰結痂多年的傷口。

她記憶裏的地震來得突然,12歲的她正在講台交作業,巨大的搖晃倏然而至,同學蜂擁衝出課室,她在3樓往2樓的樓梯之間不幸被絆倒,未幾校舍應聲倒塌,墮落的預製板更直接把她的左小腿砸斷,「那種痛感很強烈,我感覺我的衣服、褲子都濕掉了,很黑甚麼都看不見,一直有磚瓦掉下來,耳邊只聽到尖叫聲,整個環境讓我很崩潰。」

一絲微光從斷垣殘壁的縫隙透進,思雨本能地向光源爬,從左腳傳來的劇痛,令她忍不住用頭撞牆,「我的腿還連着一些皮肉,一下子把我扯回去,痛苦得快要昏厥了。」求生欲望驅使她拿起尖銳的碎石和水泥磚,親手把小腿僅餘的皮肉割去,棄腿求存,「我也不知道是怎麼爬出去的,只記得翻過欄杆走到操場,時間像靜止了。」

逃難的教職員和學生,用難以理解的眼神盯着她,第一個反應過來的,是平日對她疼愛有加的副校長,「她抱着我哭,用很心疼的語氣說:『女兒你怎麼變成這樣了?』,我告訴她趕緊去救裏面的人。」

無力付費拒絕做手術

黃思雨(前排坐輪椅)於13歲時準備前往北京進行治療。 資料圖片
黃思雨(前排坐輪椅)於13歲時準備前往北京進行治療。 資料圖片
四川地震倖存者黃思雨。
四川地震倖存者黃思雨。
四川地震倖存者黃思雨。
四川地震倖存者黃思雨。
四川地震倖存者黃思雨。
四川地震倖存者黃思雨。
​ 四川地震倖存者黃思雨。  ​
​ 四川地震倖存者黃思雨。 ​

人是活下來了,但震後人人是災民,無人倖免。為了安全,眾人轉移到附近的山上,當晚下起大雨,傷員擠身在臨時搭建的棚架下,她的位置剛好在最外側,能遮擋的雨水有限,「睡不了,只能一直哭、一直喊,希望有人來救我。」回答她的,卻是令人絕望的死寂。數度看着救援的直升機越過映秀,心底滲出的只有悲戚,唯一慶幸的是8歲胞妹始終陪伴在旁,「她跟那些大人搶被子和水,一個人照顧我。」

5月14日,映秀鎮的災情終傳開去,傾盆大雨令直升機只能懸空低飛。翻山趕來的親戚,用木自製擔架,將思雨扛在肩膀向上舉,希望救援人員將她接走,但現場傷患太多,加上突如其來的強風,人員準備回程。那陣風,卻將思雨蓋在身上的被子吹起,露出空蕩蕩的左腳,救援人員隨即將她抱起,安置在其他傷者身上,一併送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搶救。

新生和垂死一綫之隔,但到醫院後她一度拒絕做手術,「我拉着門說我不進去,我們家沒有錢,我付不起,當時醫生很溫柔地說:『我不收你的錢,你放心。』」她隱約記得,因家人不在,她自行在病危通知書上簽名,當中有數頁因意識模糊只蓋了手印。

留給倖存者一輩子課題

災情穩定後,她與無數遇難的災民一樣,與家人重逢、被安排裝上義肢、進行物理治療等。常言時間會治療一切,但留給倖存者的,卻是一輩子的課題。「我從2008年到2016年,8年間一直反反覆覆做手術,大手術、小手術,全部都有。」因傷口感染嚴重和延誤治療引起的骨髓炎,令思雨需定期接受手術,「每次都要重新做復康治療、重新換義肢和磨合。」

惟那個階段的她,光是融入生活,已用盡心力。思雨由殘疾學校升讀主流高中,全校只有她一位殘疾人士,當中的心理壓力讓她無所適從,「總覺得身邊的人是帶刺的,很想逃離。」

敏感、脆弱的思雨,卻因為香港的醫護人員逐漸走出來。當年一班有心的醫護及復康人員,北上為傷員提供免費的義肢安裝、物理治療和職學業治療等,後來更成立慈善組織「站起來」持續跟進傷員情況。高考結束後,她被安排到港進行最後一次手術,團隊帶她到處觀光,「他們像朋友般開導和鼓勵我,那種細心和關愛是我在學校沒有體會到的。」

與「站起來」團隊的緣份始於病痛,卻成就她的生命體悟,團隊的溫暖讓她打開心結,願意與他人傾訴。她的心態上也因而發生轉變,不再惡意揣測別人的視綫。

「站起來」團隊助解心結

「我感覺我現在的心境,不會再受任何事情影響。」地震倖存者、斷腳自救女孩等標籤,或許一輩子也難以褪下,但思雨淡淡地說,那只是幾個詞語,「有人說我真幸運,地震死了多少人,而我只是失去一條腿,他們認為用更慘的對象跟我比較是一種安慰,但那會兒對我來說很痛苦,現在想的是沒關係,別人的想法左右不了我。我的經歷是我的財富,豐富了我的人生。」

思雨現在深圳一家電子晶片公司擔任財務管理工作。今年5月初,她和男朋友舉辦訂婚儀式,不久的將來會成婚,她笑了笑,「我跟『站起來』的叔叔們說了,請他們一定要來,我會去機場接機!他們說新的義肢可以趕在婚禮前做好,當作是結婚禮物。」

「我希望我的生活對得起曾經幫助過我的人。」當年的小女孩長大了,面對未來或許有所不安,卻也滿是安定,「我希望各方面都能讓他們為我感到自豪。」她用一貫細小害羞的語調說:「15年持續的愛,沒法用言語表達,希望我日後不只是索取,也能給予。」

「若通過這篇報道,讓有需要的人得到一點力量,我就已經很開心了。」面對每個與人交流的瞬間,黃思雨始終真誠,她的身上仍有夢想。夕照的光暈,隨窗口灑入長廊的盡頭,她站起來步向光明,昂首闊步,無所畏懼。

分享救援人員的愛 幫助更多人面對傷痛

四川地震倖存者魏雲露疫後首次來港,到中大醫院覆診。 葉偉豪攝
四川地震倖存者魏雲露疫後首次來港,到中大醫院覆診。 葉偉豪攝
四川地震倖存者魏雲露疫後首次來港,到中大醫院覆診。 葉偉豪攝
四川地震倖存者魏雲露疫後首次來港,到中大醫院覆診。 葉偉豪攝
四川地震倖存者魏雲露疫後首次來港,到中大醫院覆診。 葉偉豪攝
四川地震倖存者魏雲露疫後首次來港,到中大醫院覆診。 葉偉豪攝
魏雲露不時在社交平台為截肢病人作出建議。 鄭丹尼攝
魏雲露不時在社交平台為截肢病人作出建議。 鄭丹尼攝
 魏雲露喜歡旅遊,曾爬過不少高山。 受訪者提供
魏雲露喜歡旅遊,曾爬過不少高山。 受訪者提供

當年被倒吊在廢墟的魏雲露,如今成為義肢公司的模特兒。不少截肢或即將截肢的傷患,會在社交平台上向她傾訴煩惱,亦有人如過去的她一樣充滿迷茫,她也一一給予鼓勵和解答,「我希望他們可以少走彎路。」

「在截肢的第一個冬天一定要做好保暖」、「有些醫院會稍微把你的殘肢保留短一點」、「做矯正的時候要着重看一下技師的手藝」……談起曾向網友提出的意見,魏雲露侃侃而談,多年來從救援人員、義工身上得到的愛,就這樣被她分享出去,幫助更多人面對傷痛,「我覺得好好生活每一天,才是對那天最大的尊重。」

喜歡旅遊的雲露,征服過不少四川的高原,如峨眉山和青城山等,遇上較為陡峭的山路,她手腳並用、一鼓作氣往上爬,她笑說,不放棄是因為爬到終點才能坐車下山。說說笑笑一輪,她的眼神依舊充滿熱切,「我希望不斷突破,做更好的自己,再用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

相關新聞:
專訪│汶川地震15周年 三名截肢女孩來港分享 籲大家堅持夢想

露義肢告別傷痛 極限活動重尋快樂

四川地震倖存者胡月疫後首次來港,到中大醫院覆診。 葉偉豪攝
四川地震倖存者胡月疫後首次來港,到中大醫院覆診。 葉偉豪攝
中大醫院專務醫療服務主任劉敏昌教授(右二)、中大醫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專業應用教授(禮任)羅尚尉教授(右一)和義肢矯形師何錦華(左)為胡月檢查殘肢。葉偉豪攝
中大醫院專務醫療服務主任劉敏昌教授(右二)、中大醫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專業應用教授(禮任)羅尚尉教授(右一)和義肢矯形師何錦華(左)為胡月檢查殘肢。葉偉豪攝
兒時的胡月。 受訪者提供
兒時的胡月。 受訪者提供
胡月享受玩滑翔傘時的感覺。 受訪者提供
胡月享受玩滑翔傘時的感覺。 受訪者提供

相關新聞:
專訪│汶川地震15周年 三名截肢女孩來港分享 籲大家堅持夢想

去年北京冬殘奧會,胡月與黃思雨在現場參加開幕儀式,認識了很多同樣截肢的朋友,包括雙腿截肢仍然在珠穆朗瑪峰登頂的夏伯渝爺爺,令她意識到殘疾人士不只是活着,還可以活得很精采。喜歡玩極限運動的她,通過滑翔傘找到快樂和自由,笑言下一目標是學衝浪。

由地震發生到做截肢手術,堅強的胡月沒掉過眼淚,但在數個月後,得知最好的朋友去世了,她哭到不能自已,「那段時間我常夢到那位朋友,我在夢裏跟她玩,就是挺遺憾的。偶爾也會想,為甚麼是我?」

胡月坦言,近年才真正走出來。她提到,因擔心別人的目光,大學時總穿長裙或長褲,連同學也不知道她是殘疾人士,「我很想勇敢一次,在學校露出義肢,真正地活出自我,可惜到畢業那天亦未能做到。」所幸她受冬殘奧會刺激,從北京回到成都後,特地買了一條漂亮的短裙,拉上好朋友去主題樂園,告別過去。其後甚至拆掉義肢的海綿,露出鈦合金骨架去踩滑板,配上裝飾讓義肢發光,自此成為照亮他人的「閃光少女」。

「站起來計畫」照顧570傷員 出書記錄倖存者故事

「站起來」團隊的義肢矯形師何錦華(左二)和中大醫院專職醫療服務主任劉敏昌教授(左一)到機場接機。 蘇正謙攝
「站起來」團隊的義肢矯形師何錦華(左二)和中大醫院專職醫療服務主任劉敏昌教授(左一)到機場接機。 蘇正謙攝
四川地震3位傷員疫後首次來港,參觀中大醫院及覆診, 左起羅尚尉、馮康、胡月、魏雲露、黃思雨、劉敏昌。 葉偉豪攝
四川地震3位傷員疫後首次來港,參觀中大醫院及覆診, 左起羅尚尉、馮康、胡月、魏雲露、黃思雨、劉敏昌。 葉偉豪攝
2008年汶川發生8級大地震,造成大規模傷亡。 資料圖片
2008年汶川發生8級大地震,造成大規模傷亡。 資料圖片

「站起來StandTALL」復康計畫,召集逾百名不同醫療背景的專業人才,北上為受災的年輕傷員提供綜合會診,免費安裝、調整或修復義肢,以及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等,時至今日已為近570名傷員提供長期復康服務。

團隊今年出書回顧汶川地震15周年,記錄15名參與計畫的倖存者勇敢「站起來」的故事。書中其中3位主角黃思雨、胡月和魏雲露近日來港會診,並參與連串活動,包括與本港輪椅劍后余翠怡茶聚,與明愛專上學院護士及物理治療學系學生舉行分享會。 

記者:林家希

相關新聞:
專訪│汶川地震15周年 三名截肢女孩來港分享 籲大家堅持夢想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