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究:本港首兩波疫情由超級傳播主導 倡維持社交距離措施

2020-09-22 14:28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世衞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合作中心及法國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的一項研究發現,今年1月至4月在香港爆發的2019冠狀病毒病第一波和第二波疫情中,超級傳播事件主導新型冠狀病毒於本地的傳播。研究成果已於學術期刊《自然醫學》發表。

研究團隊利用接觸者追踪數據,識別出香港所有2019冠狀病毒病的病例群組,並以此估算超級傳播的程度及相關風險因素。研究發現,超級傳播特別與大型社交聚會相關,而大多數香港本地的新型冠狀病毒傳播亦與此相關。除此之外,團隊亦發現積極隔離已確診病例的所有接觸者能有效切斷本地傳播鏈。研究主張在可靠疫苗推出前,當局需迅速追踪及隔離接觸者以防止超級傳播事件發生,這項措施將有效抑制2019冠狀病毒病於本地爆發。

超級傳播是過往由冠狀病毒引發的流行病的共同特性,2003年在香港及其他地區傳播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亦稱「沙士」)而曾出現超級傳播。基於此特性,團隊著手了解超級傳播會否及如何影響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與引起「沙士」的冠狀病毒一樣,均極具超級傳播潛力。在香港,估計有19%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導致80%的本地傳播個案。超級傳播事件主要在酒吧、餐廳、婚禮和廟宇等社交場所發生,而非家庭或辦公室。是項研究發現透過限制社交場合的人群聚集,可減低超級傳播事件的發生,亦因此可顯著減少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研究結果將有助香港和世界各地制訂抑制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相關政策及措施。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的研究團隊成員。港大圖片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的研究團隊成員。港大圖片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